|
資料圖:美國建造中的福特號航母正在切割的鋼板。
|
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入役。在眾人眼里,“遼寧號”過於神秘,但世界上最難以保守的秘密,莫過於航母的建造。這個“大塊頭”下潛伏的龐大產業鏈,隨即在A股市場上有所表現。
有證券界人士梳理了中國航母產業鏈的主要個股,包括造船行業的中國船舶、中船股份;材料行業中,特種鋼材和稀有金屬如HY100特鋼、鈦和稀土等,這些都是製造航母的關鍵,包括的有寶鋼股份、寶鈦股份、包鋼稀土等;必須依賴自主創新的飛機彈射器,包含東方電氣、雲內動力等。
而中國重工、中國船舶、中船股份、西飛國際、哈飛股份、洪都航空、航空動力等,被認為是在航母產業鏈中受益較大的個股。這些企業中很多屬於“央企中的央企”,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這樣一條涵蓋高端裝備製造、航空武器系統、動力系統、高端材料和信息系統的航母產業鏈,對國民經濟的反哺顯而易見。
“未來5年,航母產業鏈年均市場容量將達300億元。”方正證券機械行業資深研究員李儉儉表示,“瓦良格”號航母形成戰鬥群所需費用約為60億美元,中國首艘自建航母戰鬥群約需120億美元。至2016年,中國至少形成2個航母戰鬥群,年均市場容量將達300億元。
依據國際航母造價推算,我國首艘自建航母及“瓦良格”號改建費用,共需180億美元,再加上人員培訓、燃油和航母維護費用等,預計需1500億元。
“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往往首先產生於軍事領域,爾後向民用轉移,推動民用產業升級換代,航母改裝和研製尤其如此。”國防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姜魯鳴說,要吞下這1500億元,對船舶工業能力和裝備技術水平提出了極高要求,也對航空、動力、機械、電子、材料提出了超乎尋常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