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結構調整展現良好預期
http://www.CRNTT.com   2022-01-17 11:51:12


 

  人口聚集會產生規模效應,便利信息交流,促進人力資本積累與創新。以中心城市帶動城市群建設成為我國城市化道路的有效路徑。增強中心城市以及周邊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是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發展的事實表明,隨著傳統產業周期轉換和新技術、新產業興起,不同地區的總量差距會出現動態變化,新興產業所在地區會快速崛起。市場機制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勞動力和資本等要素會流向市場機會更多的地區。

  以美國為例,上世紀70年代開始,密歇根等“銹帶”地區(指美國東北部,傳統工業衰退的地區)傳統製造業逐漸衰落,而高端製造和現代服務業快速在西海岸和南海岸發展聚集。1970年至2019年,“銹帶”地區經濟總量份額從38%下降至25%,而加州、得州和佛州等則由19%上升至29%。地區經濟差距變化的結果是,人口逐漸從相對衰落的“銹帶”地區流入西海岸和南海岸。“銹帶”地區人口占全國人口的份額由35%降至25%,而加州、得州和佛州等地區則由19%升至27%。

  目前,我國9個城市被指定為國家中心城市,圍繞9個國家中心城市會形成7個城市化區域:珠三角、長三角、長江中游地區、四川盆地、西安周邊、鄭州周邊、京津冀。據課題組測算,2035年我國城市化率將超過75%,全國60%的人口可能集中在這7個區域。

  人口集聚將帶來更高的產出,提高國內消費,從而緩衝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影響。同時,人口聚集可能導致經濟分化,城市化區域經濟占比會越來越高。因此,在向中心城市靠攏的過程中,人口流出地區和三四線城市要在本地優勢基礎上發展接續產業,提高生活品質。以美國匹茲堡為例,上世紀80年代,由於鋼鐵產業衰落,匹茲堡發展面臨人口、人才流失問題,但依靠堅實的工業基礎,該城市通過產業轉型成為美國生物制藥和保險業中心。

  穩健增長推進高質量發展

  據課題組測算,過去10年,我國GDP總量從只有美國的39%增長到2020年的71%。儘管面臨複雜的外部環境和不確定性挑戰,中國經濟保持穩健增長的勢頭不會改變,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占比和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均會繼續上升。為在穩定經濟增長的基礎上推進高質量發展,提升經濟增長潛力和長期競爭優勢,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建立可持續的社保體系。要重點提高養老和醫療體系的可持續性。擴大養老金覆蓋面,加快構建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滿足差異化養老保障和服務需求。細化醫保目錄分級與分類管理,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盡快落實異地就醫結算,完善醫療服務供給質量,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