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南海I號”沉船打撈工程全揭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1 17:10:24  


昨天,中國國家文物局專家冒著6級左右的大風,在風浪顛簸中前往“南海I號”打撈現場進行考察。
  備受中外考古界關注的“南海I號”沉船整體打撈項目,已於4月8日正式啟動,這艘神秘的古沉船有望在今年7月浮出水面。從1987年“南海I號”被發現到今天,人們已經為這個水下考古奇跡準備了20年。這艘古沉船是怎麼發現的?載有多少文物?從何地起航又駛向何方?為何沉沒?它的發現有何價值和意義?能否解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之謎?人們迫切想解開這一系列謎團。為此,記者採訪了參與此項考古項目的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峻博士,請他細說“南海I號”考古發掘過程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南海I號”沉船距今至少800年,船上載有文物保守估計超過6萬件 

  “南海I號”沉船的發現,純屬意外。但歷史往往在意外中改變了。 

  1987年8月,直屬交通部的廣州打撈局和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在廣東省陽江海域尋找東印度公司沉船時,在一條古沉船中意外打撈出金銀器、錫器和陶瓷器等珍貴文物200多件。經鑒定,瓷器主要是中國福建、浙江、江西等地生產的,其中一條鎏金腰帶,在國內從未出土過,疑是外國物品。這一意外發現立刻引起了考古學界的矚目,中國考古專家判斷,這艘沉船極有可能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 

  1989年,國家博物館組織水下考古隊,對這條被命名為“南海I號”的古沉船進行考古調查,確認“南海I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年代較早、船體較大、保存較為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 

  2001年,在長達14年的等待之後,“南海I號”沉船水下考古調查工作再度展開。4月20日至5月19日,考古專家對“南海I號”的古沉船遺址進行了搜尋定位工作,弄清了該沉船的確切位置:珠江口以西、距陽江海陵島30多海裏海面下20米深處,被厚約1米的淤泥所覆蓋。據魏峻介紹,由於沉船上的鐵質物品在海水腐蝕作用下發生化學反應,將周圍的文物、貝殼和海泥等逐漸凝結成一體,目前“南海I號”沉船表層已被大塊凝結物所覆蓋。 

  從2001年至今,考古人員對“南海I號”沉船先後進行了8次試掘或物探調查,打撈出水大量的金、銀、鐵、陶瓷類器物以及萬餘枚銅錢。根據水下試掘資料,沉船所載文物以瓷器為主,分屬浙江龍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鎮等宋代幾大著名窯系的外銷瓷器,造型獨特,工藝精美,絕大多數文物完好無損。 

  從目前已經打撈出水的1萬多枚古銅錢看,北宋的居多,小部分為南宋時期,其中最晚期“紹興元寶”屬南宋高宗年間。按照考古學的年代判斷標準,可知“南海I號”古船的沉沒時間不早于南宋高宗紹興年間,距今約800年左右。 

  2002年3月至5月間,水下考古人員清理了“南海I號”船艙內約1平方米的範圍,打撈出大量精美文物,僅陶瓷器就有6000多件,其中完好無損的有4000件。這些陶瓷器在船艙內碼放整齊,分門別類,應是一艘商船。由於“南海I號”長約30米,寬近10米,型深3米多。考古人員據此保守地估計,沉船上面的文物應該超過6萬件!其中不乏可定為國家一級、二級文物的精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