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洋名熱”為何難退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01 06:54:10  


  中評社香港9月1日電/美國《僑報》8月31日載文《“洋名熱”為何難退燒?》,摘要如下:

  建築物取個“洋名”,在大陸已不是稀罕事。有人曾驚嘆:中國樓盤“洋名字”甚至能拼出個美國地圖!而河北省石家莊市近日決定向此“開刀”,禁止市區生活居住區和大型建築物起“洋名”——指使用外文或外文直譯〈音譯〉詞匯。 

  該市為此舉給出了一個理由:損害城市文化特質。此言不假。如今,漫步在大陸各大城市的街頭,光怪陸離的建築物名稱,往往會讓西方遊客驚訝:從歐洲到北美、從古羅馬到曼哈頓,世界知名的文化符號和繁榮象徵,居然都能穿越時間與空間而交匯於此——獨獨不見中國本土文化的身影,對動輒數百年歷史的城市可謂莫大諷刺! 

  或許出於相似考量,此前廣州、上海等地也曾整頓“洋名”,可惜此風卻屢禁不止。

  畢竟,“洋名熱”有其不小市場——大陸媒體的調查顯示,眾多民眾認為透著國際化味道的“洋”建築更有氣派,更有想象空間。 

  如果說,“洋襪(襪子)、洋釘(釘子)、洋油燈(煤油燈)、洋灰(水泥)”這些讓老一輩中國人記憶猶新的名稱,主要是物資匱乏年代打下的時代烙印,那麼時至今日,在告別物質層面的“崇洋”情懷後,大陸民眾卻在精神、審美情趣上陷入了濃厚的“媚外”心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