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4月,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巴西總統羅塞夫、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印度總理辛格、南非總統祖馬舉行聯合記者招待會。 |
中評社香港7月27日電/美國《世界日報》7月25日載文《新興市場與金磚五國》,摘要如下:
歐美是全球的經濟中心,但逐漸地,這個中心已開始外移、轉移,因此有新興市場的出現。90年代中,墨西哥與巴西,分別出現若干程度的經濟危機。到了90年代末,危機轉向亞洲,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危機的深度、闊度,遠大於前者。有經濟學家預言,新興市場已開始沉落,這種沉落,是被發達國家的炒家挑起,然後攻破,風暴的重災區是韓國、泰國與印度尼西亞。
但不到十年,這些國家又再浮起來,且爬得很快、升得很高。在過去半個世紀,經濟的發展,且由發達國家轉向發展中國家,由歐美移向亞洲,再轉向和亞洲同等的南美與南非,在一個世紀前,是歐洲的大步,在半個世紀前,是美國的起步,且大步超越歐洲,在以後的每個十年,都有新秀出現:70年代是日本,很快地被納入發達國家的陣營,所謂新興市場的浮現,是從80年代開始,有所謂亞洲四小龍,到了今天,新加坡、香港、韓國,都已具發達經濟體的規模。到了90年代,由於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化,中國大陸已變成新興市場的新星。又到了這個世紀,由中國大陸帶出所謂加上巴西、俄國、印度、南非的金磚五國,又會否變成新興市場的新貴呢?
新興市場內,亦有所謂連鎖效應,與連結效果。80年代台灣與香港的投資,帶旺了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的冒起,又帶出了金磚五國。早期的四小龍,只是新興市場的附體,後來的中國大陸,又只是個體,最近的金磚五國才變成一種連體,產生經濟甚至政治的效果。
在90年代,新興亞洲國家占全球經濟增長只有兩成稍多,到了去年,所占比重已超過五成。又據2011年的估計,全球經濟增長最快十大地區,新興亞洲國家亦占了七席。原因除了本來的基數低,使升幅大;普遍人口年輕化,使生產力強,加上資源豐富,人手充足,使經濟增長快;外資不斷湧入,特別是歐美各國,都奉行量化寬鬆政策,使投資回報增,以上各點,都是歐美各國無從比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