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在國與國交往中,國家利益才是核心,熊貓外交不可能讓一個國家犧牲其國家利益。
他說:“兩國之間如果出現衝突,熊貓外交的實質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以中國政治體制而言,熊貓外交的宣傳意義比實質意義多一些。”
外交學者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崛起難免導致中國形象繼續下滑,熊貓外交在某種程度上能夠緩和一些負面影響,但難以扭轉中國在國際輿論中的負面形象。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受訪時也表示,社科院課題組最近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在未來10年,周邊國家對中國的負面看法會日益增加。
他說:“中國崛而未起,經濟要發展,要對外投資,加強貿易,這種經濟活動不一定帶來好的形象,比如說在一個地方挖礦、購買資源,可能破壞了別人的環境,人家對你的印象肯定不好。”
此外,部分中國人對禮儀的重視在現階段和國際社會可能有一些距離,隨著中國出境旅遊人數日益增加,這些差距就格外凸顯,也導致外人對中國的觀感下滑。
他說,上述情況不可能在短期內徹底改變,大熊貓研究、宗教交流、文化交流等公共外交難以扭轉部分國家民眾對中國的負面看法。
熊貓外交被指與經濟利益掛鈎
熊貓外交也被批評目的性太明顯,與經濟利益掛鈎過於直接。
牛津大學去年的一項研究指出,中國利用外借熊貓來確保貿易協議。研究隊伍研究了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熊貓外交後發現,自2008年以來,中國外借大熊貓都與獲取稀缺資源和科技的貿易協議同步進行。
熊貓外交有時確實伴隨其他實質利益。2011年1月,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美國,中美簽定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續租園內大熊貓五年的協議,以及價值450億美元(約563億新元)的美國產品進口合同。
同年,中國外借大熊貓給英國蘇格蘭愛丁堡動物園,隨後中國和蘇格蘭簽署了鮭魚、可替代能源技術、汽車的貿易協議,總值26億英鎊(約55億新元)。
研究人員也指出,中國向加拿大、法國和澳大利亞借出大熊貓,也與中國同這些國家的鈾貿易協議同步,因為中國需要鈾建設核電站。由此預測,熊貓外交今後將有增無減。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中國事務專家魏伊則認為,中國現在已經擁有足夠信心,無須再通過租借大熊貓來保證貿易。
英國廣播公司引述魏伊:“這些大熊貓租借當然帶有某種政治關聯,但很難將它們直接聯繫起來。”
不過,熊貓外交也有熱臉貼著冷屁股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