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借出一對大熊貓給日本,當時兩國都表示希望雙邊關係能夠改善。然而,日本政府在2012年9月將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國有化的舉動觸怒了中國。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2年12月出任首相後,對華外交政策日趨強硬,中國以強硬態度回應日本,這導致中日兩國民眾相互看不順眼。
由此可見,儘管中國三番五次借出大熊貓給日本和美國,目前有15只大熊貓旅居美國,八只在日本,但在雙邊關係出現問題時,憨厚的大熊貓不一定對雙邊關係有助益。
學者:中國須多方面加強公共外交
值得一提的是,民調也顯示,56%的中國受訪者期望中國在國際上得到更多尊重。
中國要受到各國的更多尊重,更有技巧的公共外交手腕和軟實力展現,或許是渠道之一。
公共外交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院長、前外交官古利恩所創,指的是政府、私人組織和個人通過各種方式,影響別國政府和民眾的態度及看法,促使他們改變外交決策。
軟實力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爾提出,是“一國通過吸引和說服別國服從你的目標,從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能力”。
簡而言之,公共外交是增強軟實力的其中一種方式。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許利平認為,中國確實有必要多方面加強公共外交,特別是媒體交流、民間交流、文化交流和智庫交流。
新加坡國大東亞所高級研究員郭良平指出,西方媒體主導國際輿論,導致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非常有限,所以中國在宣傳和表達國家形象方面處於非常被動的位置。
他說:“中國的體制也導致它的發聲總是打折扣,人們會認為中國說的話是一種政府操作,不真實、不真誠,宣傳的意味多一些。這是中國的一個結構性弱點,它難以克服在國際輿論中的這種劣勢。”
中國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則認為,中國今後應該通過擴大經濟外交來強化它與世界各國的交往,促進世界和平。
他說,經濟外交的雙方都獲利,是雙贏的局面,差別只是占利多少而已。“中國大力推行經濟外交,有利於世界經濟復甦,有利於各個國家擴大就業,有利於全球和平。”
經濟外交能否實現和平還是個未知數。新自由主義派的國際關係學者認為,在經濟上相互依賴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關係會更加和平,而且越是開放,關係也就越和平,因為彼此都擔心發動戰爭會導致貿易紐帶斷裂,而失去經濟利益。
然而,也有學者提醒,不對稱的依賴會導致更多衝突。1990年,經濟上高度依賴科威特的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證明經濟依存不一定帶來安全。可以肯定的是,中國還是公共外交和軟實力方面的初哥,還有很多學習和進步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