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會議藍天”見證中國環保困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05 09:54:36


10月19日上午,在天安門廣場,2014北京現代北京馬拉鬆比賽鳴槍開跑。圖為選手們在霧霾中跑過天安門。
  中評社香港11月5日電/因為霧霾,2014年北京馬拉鬆得到與其賽事不相稱地廣泛關注,在比賽現場部分選手將自己帶各種口罩和防毒面具的照片上傳到網絡,吐槽者稱參加北馬的選手是“人肉空氣淨化器”,並為他們不尊重自己的健康惋惜。此前2008年,美國奧運代表團自行車隊運動員按照美國奧委會運動生理學家韋爾博建議,抵達北京時因為帶著黑色的口罩,激怒了一些中國人,最後以公開向中國人致歉結束。

  英國《金融時報》11月4日載文《中國“會議藍天”與環保困局》,文章說,四年間,從奧運會罵美國人戴口罩,到北京馬拉鬆罵中國人不戴口罩的轉變,中國人健康意識在增強,同時也見證了中國環境污染的進一步惡化帶來的“穿越式”變化。當中國經濟的發展讓一部分在“賺錢中”累壞了身體的中國人開始關注自己的健康,接受跑步等健身方式作為生活的一部分,持續惡化的大氣環境就已經開始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環境需要,有人選擇移民,也有人吐槽政府“治霾不力”。

  2012年以來,霧霾天氣和網絡吐槽逐漸成為常態。中國政府也開始正視環境污染的問題,減排的措施和目標及軍令狀都已經立下,但民衆能夠切身體會到的仍舊是“會議藍天”的管制方式加上“等風來”的驅霾模式。

  從2008年的奧運會,2009年的哈爾濱大運會,到南京的青奧會,及至馬上要在北京召開的APEC領導人峰會,當空氣質量成為衡量重大活動的指標之一,“會議空氣”往往都能及時達標。活動期間,政府通過提前對工廠、工地的關停,交通管制、單雙號限行等減少或休眠一切污染源的嚴厲措施,迅速地讓空氣恢複到符合公衆接受度的水平。其實這都是2008年奧運的治理經驗,後來被傳播到全國各地。

  臨時的“會議藍天”模式背後的故事是政府根據“會情”控制環境,根據“民情”治理環境。譬如目前的深圳,通過提高污染企業的水費、電費、停止稅收優惠等辦法讓污染企業“自然關閉”或是對影響到“民情”、經營規模小的的污染企業強制性關閉。政府採用或“半推半就”或“嚴格執法”的辦法,雖然讓自己更容易在“財政收入”、“環境治理”和“群體性事件”之間找“平衡”,但壞處是一邊高壓治理,一邊繼續污染的怪現狀,讓地方政府失信於民,導致一些地方在引進大型化工項目替代粗放型化工項目時引發“群體性事件”。

  各地盛行的會議藍天也是讓普通民衆認為,空氣治理仿佛是政府的手裡“游戲”,有會議時嚴格治理,沒有會議時“走走形式”。現實的情況是普通民衆對空氣污染帶來的健康問題越來越擔心,對政府治理環境的力度和效果要求越來越高。科學的環境治理需要時間,更需要整個社會的參與和配合,如果政府在環境治理的實踐層面沒有堅定的承諾與行動,面對普通民衆的要求講困難,面對“會議”的要求講手段,那麼消解的不僅僅是政府的公信力,也包含著普通民衆對參與和配合環境治理的熱情和信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