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美競合態勢決定21世紀世界面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22 00:08:17


9月3日,習近平在杭州會見奧巴馬。
  中評社香港9月22日電/正如中國政治家和學者喜歡強調的那樣,美中關系是“21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它已經逐步變成全世界的中心話題之一。

  《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雙月刊9月8日載文《團結與鬥爭》,文章說,美中關系發展不易,俄羅斯外交政策乃至亞洲之外的地區局勢都取決於這一關系。兩國的矛盾會走多遠?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有必要回憶一下美國和中國為什麼開始合作,兩國關系的發展目標是什麼,又導致了什麼樣的結果。

最初為聯合反蘇

  北京轉投美國的反蘇聯盟是莫斯科在蘇美全球對抗時期最嚴重的外交災難。蘇聯和蘇共失去了對第三世界一系列左翼和民族解放運動的影響力,卻得到一個積極、有威望、很快在聯合國安理會獲得席位的對手。蘇聯不得不在西伯利亞和遠東的原始森林裡部署數十萬人的軍團,為他們提供住所和基礎設施,使經濟不堪重負。

  然而,1988年至1989年發生了一些重大變化,使以反蘇為基礎的美中夥伴關系失去了基本前提。蘇軍撤出阿富汗,越南開始從柬埔寨撤軍,蘇中關系在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訪華期間實現了正常化。

  中美關系進入危機時期。在1989年後,中國受到美國及其盟友的經濟和技術制裁,其中一些(武器禁運)至今仍未取消。全面重新審視對華關系的呼聲在美國國會響起。

  兩國關系在經濟和意識形態這兩個重要因素的基礎上得以保留、轉型和重新發展。到1990年,中美貿易額已達200億美元,年增長百分之幾十。跨國公司對中國的直接投資也達到一年66億美元。對企業來說,中國顯然是前途光明的巨大市場和有利可圖的生產基地。

  北京認真考慮了美國企業對政治的影響,高度重視與企業界的關系。出於需要,中國在短時間內購買了一大批美國商品,比如客機、汽車、工業設備等。到蘇聯解體時,中美合作已經獲得了能向國會和總統建言的積極支持者和利益相關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