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努力方向
上述分析可看出,中共十八大報告不僅對當前兩岸關係進行了全面、深入、準確、生動的分析,而且對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指明了目標、方向與途徑。在今後繼續推進兩岸關係進程中,理應繼續牢牢把握和平發展主題,鞏固深化現有成果,奮力克服各種困難,努力尋求新突破。在總體原則上,雙方要繼續堅持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秉持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方針,按照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把握節奏、循序漸進的思路,踐行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宗旨,落實促進平等協商、加強制度建設的精神;在具體作為上,就是要繼續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推進對話協商,擴大人民往來,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加強制度化建設,夯實基礎,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具體言之:
(一)繼續築牢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深化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共同認知
歷史經驗已經表明,是否認同一個中國,事關兩岸關係的性質,事關兩岸關係的前途,事關大是大非。堅持“九二共識”,認同一個中國,兩岸就可以展開平等協商,取得豐碩成果,造福兩岸同胞。否定“九二共識”,不認同一個中國,兩岸協商就難以進行,台海和平就會受到嚴重衝擊,已有的協商成果也可能付諸東流。事實上,目前兩岸雙方已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分裂為兩個國家,兩岸不是兩個中國,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形成共同連結點,下一步就是如何使這個“否認兩國”的連結點逐步轉化,邁向“認同一國”的連結。因此,今後兩岸雙方應當繼續築牢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深化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共同認知,並主要從以下兩點著手。首先,兩岸雙方應繼續堅定不移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是保持兩岸關係正確方向的首要關鍵。兩岸雙方應不斷深化雙方互信,在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就確立和鞏固一個中國框架形成更為清晰的認知和一致立場,從而為兩岸關係向前發展提供更強大的動力,開闢更寬廣的道路。其次,兩岸雙方要敢於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兩岸間的政治議題是客觀存在的,遲早要面對,雙方要有正視問題、面向未來的勇氣和智慧,並應共同努力,為今後共同破解政治難題不斷創造條件,積累共識。
(二)繼續擴大兩岸經濟交流,努力建構並不斷完善有兩岸特色的經濟關係
經濟交流與合作一直是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最具活力、與兩岸民眾切身利益最密切相關的因素,也是我們應繼續優先推動的領域和當前兩岸協商的重點。但是,當前兩岸經濟合作正面臨內外兩種環境的考驗。就外部環境而言,一是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提供了新的機遇,二是歐洲債務危機仍在持續發展,兩岸經濟都面臨下行壓力。在此形勢下,兩岸唯有以改革創新為驅動力,以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為重點,以企業為主體,以產業標準為信託,共同培育中華品牌,共同振興中華民族經濟,共同開闢世界市場。就內部環境而言,一是兩岸經濟合作前景廣闊,機遇無限,二是一些新的消極因素在兩岸經濟整合過程中不斷浮現。在此形勢下,兩岸雙方更應努力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開闢新的前景,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新的內涵、提供新的動力。具體包括:一是要循序漸進,繼續本著“平等互惠,循序漸進”的原則,推進ECFA後續協議協商,並儘早簽署相關協定,進一步促進兩岸貿易的自由化;二是著眼長遠,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合作模式,加快兩岸產業合作,加速兩岸經濟一體化進程,共同促進兩岸產業的升級轉型,特別是要把握兩岸簽署《兩岸投資保障協議》的契機,積極推進雙向投資合作,既鼓勵保護台商對大陸(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投資,又加強對陸資入島的引導與服務。三是本著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宗旨,繼續讓兩岸同胞從兩岸經濟合作中獲得更多福祉,享受更大“和平紅利”,並盡可能改進工作,解決兩岸經濟合作中新出現的問題,消除部分人士對兩岸經濟合作的各種疑慮,讓兩岸經濟合作擁有更加廣泛堅實的社會民意基礎。
(三)繼續擴大兩岸文化交流領域,共同加強兩岸聯繫的精神紐帶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瑰麗燦爛,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是維繫兩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紐帶。台灣文化是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它雖融合了許多外來文化,但主體仍是中華文化,其繁榮發展是對中華文化內涵的不斷豐富。因此,在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更應鞏固深化兩岸共同的文化基礎,通過各項交流合作,要增強兩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增強兩岸同胞一家人的理念,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供更堅實的精神支撐、更旺盛的生機活力,更豐富的人文內涵。具體言之:一是繼續營造有利於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政策環境,包括進一步消除影響兩岸文化交流的制度障礙,落實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定,為兩岸文化產品及衍生權利的貿易營造更加有利的環境等;二是繼續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合作走向深入,不斷拓展交流的深度與廣度,不斷提高交流的品質與實效,鼓勵打造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精品,辦好兩岸各類文化交流活動,讓兩岸同胞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夯實文化基礎,提供精神支柱;三是繼續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機制化建設,為兩岸文化交流提供更加牢固的制度保障,要鼓勵兩岸文化團體建立交流合作機制,推動兩岸民間文化團體互設辦事機構,鼓勵兩岸人士研究商簽兩岸文化交流協議等相關問題。
(四)不斷擴大兩岸民眾的支持和參與,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
兩岸關係的改善,歸根結底是兩岸同胞之間親情感的不斷拉近,兩岸互信的建立歸根結底要靠兩岸同胞之間理解信任的不斷增強。同時,兩岸關係的改善和發展與兩岸每位同胞息息相關,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民眾既是主要的促進者,更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只有鼓勵更多的兩岸同胞尤其是台灣同胞投身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潮中,增強兩岸同胞共同實現民族復興的內在動力,才能彙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流民意,才能為兩岸政治互信提供更加堅固的社會基礎。因此,今後在推動兩岸社會交流過程中,在指導思想上應更加明確,交流的目的是增進瞭解、融洽感情,途徑是互通有無、取長補短,方針是平等尊重、入鄉隨俗;在政策行為上,應進一步簡化兩岸人民往來的手續,讓兩岸同胞更加快捷便利地走親訪友、參觀交流,增進一家人的感情;在價值取向上,鼓勵兩岸同胞不斷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不斷增強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不斷清除文教領域的“台獨”思想貽害;在參與主體選擇上,除了繼續鼓勵各界之間的廣泛接觸,更要擴大基層民眾間的互動,促成兩岸青年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生力軍,增強大陸民眾與台灣中南部民眾的交流往來,概括而論,就是“向下沉、促青走、往南移”。
總之,目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內,兩岸同胞的一個共同責任就是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鑒於當前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只有兩岸雙方把握機遇,攜手合作,才能共同開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中共十八大報告已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論述與新方針,兩岸雙方不妨一起行動吧。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3年1月號,總第18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