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檔案解密:美國策劃台灣軍隊“政變”始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2 11:41:03  


蔣介石與孫立人。
  1955年,蔣介石炮製了“孫立人兵變案”,曾經遠征印緬、所向披靡的一代抗戰名將,並曾任台灣“陸軍總司令”的孫立人將軍因此被囚禁了33年。本文依據上世紀90年代美國解密的有關檔案,重新解讀了這一歷史事件。 

  ●將軍在緬甸打出了赫赫威名 

  1991年11月19日,孫立人將軍在台中市去世,出殯隊伍長達一公里,與蔣氏父子去世時的送葬隊伍不相上下。早在1942年,他率不足一團之眾,在緬甸取得仁安羌大捷,營救出被圍困的英軍七千餘人和五百多名戰俘時就已震驚世界,被譽為“東方隆美爾”。當時孫立人的新38師英勇善戰,打出了赫赫威名,令日軍膽戰心驚。被救的英軍官兵熱淚盈眶,向中國官兵豎起大拇指,高呼:“中國萬歲”此役是二戰中以少勝多最著名的範例,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942年5月3日,英軍的亞歷山大和史利姆兩位將軍,均以私人名義派員給孫立人送來了感謝信。亞歷山大是第一次緬甸戰役時英緬軍總司令,戰後曾出任英國國防大臣。他對孫立人在仁安羌營救英軍第3師深懷感激之情,並告知英國女王將向孫立人頒發“帝國司令”勳章。孫立人向全體官兵宣讀了他們的來信。而後,他慷慨激昂地說:“勳章的授予,是全體官兵的光榮,尤其是死傷的同胞,以血肉之軀換來的光榮它的意義不僅在於這是中國軍官第一次以戰功獲得外國勳章,而是表現了中國和盟軍第一次並肩作戰所付出的血汗和捨己救人、不背盟信的中國精神,這一精神已得到了公平的評價”駐印英軍統領代表女王向孫立人頒發“大不列顛帝國司令”勳章。該勳章是英國級別很高的榮譽,受勳者都要加封爵士爵位。 

  在第二次緬甸戰役中,孫立人率領新38師和以後的新1軍,在自然條件極端惡劣的緬甸北部,與日軍5個精銳師團連續作戰17個月,所向披靡。印緬戰區其他盟軍部隊相形見絀。孫立人出色的軍事才能,使他受到盟國政界要人及眾多盟軍將領的尊敬。194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給孫立人頒發豐功勳章。 

  二戰期間歐洲戰區盟軍最高統帥、戰後曾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也對孫立人頗為敬佩。 

  6月17日,孫立人應邀到英國訪問。在英國陸軍部,英國女王授予孫立人第二枚“大不列顛帝國司令”勳章,以答謝新38師114團在緬甸孟拱郊區援救英印軍第3師77旅的友情,表彰孫立人將軍在北緬橫掃日軍5個師團的卓越功勳。 

  6月23日,孫立人又應美軍總參謀長馬歇爾將軍的邀請赴美訪問。孫立人1923年從清華畢業後被保送美國印第安納州普度大學工程系讀書,獲工程學士學位後,又轉入弗吉尼亞軍校,與馬歇爾將軍等很多美國名將是同學。1928年孫立人從弗吉尼亞軍校畢業,回到南京從戎。 

  孫立人的歐美之行,在蔣介石看來是“大逆不道”,為他以後的仕途埋下了禍根。
 
  ●蔣介石炮製“孫立人兵變冤案” 

  美國政府在蔣介石兵敗大陸之際,曾打算“棄蔣保台”,由孫立人主政台灣。盟軍遠東統帥麥克阿瑟親自遊說孫立人,“有意要請閣下負起保衛台灣的責任”。對於美國的遊說,孫立人至少有三次予以拒絕。美國的這一舉動引起了蔣介石的不安。但蔣介石為籠絡美國,重登“總統”寶座,尚需得到孫立人擁戴,所以在1950年3月1日任命他為“陸軍總司令兼台灣防衛總司令”。隨著蔣介石地位的穩固,遂罷免了孫立人的兵權,並在1955年炮製了震驚島內外的“孫立人兵變冤案”,將孫立人囚禁了33年。 

  1955年5月25日,台灣陸軍少校郭廷亮被捕,經審訊,他承認,時任“總統府參軍長”的孫立人指使他在軍中聯絡了大批軍官,並派人偵察台灣陽明山西子灣、“總統”官邸等敏感地區的地形,企圖以武力實行“兵諫”。 

  5月28日上午,蔣介石召見孫立人,說:“你以後少跟政客們來往。”孫說:“是的,我一生最討厭玩政治和與政客打交道。”蔣說:“這次我要把你給孤立起來。”雙方不歡而散。 

  6月6日,蔣介石在孫立人等人陪同下,前往屏東機場閱兵。閱兵後立即產生流言,說有人企圖在現場扣留蔣介石,實行“兵諫”,以排除腐敗,鞏固台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