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檔案解密:美國策劃台灣軍隊“政變”始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2 11:41:03  


孫立人視察新一軍部隊。

  8月20日,蔣介石下令成立以陳誠為首的“九人小組”調查孫立人。同時,為了向輿論、特別是美國輿論顯示公正,又下令成立監察院“五人小組”進行調查。1955年10月31日,台灣“陸海軍軍事法庭”作出判決。從此,孫立人被軟禁33年之久。 

  轉眼到了1988年3月20日,台灣“國防部長”鄭為元來到台中孫立人家裏,告訴他:此後,他享有充分的自由了。3月22日,郭廷亮發表聲明,說他當年是在“保密局”局長毛人鳳的指使下誣陷孫立人的。 

  1990年,90高齡的孫立人,在“總算在死前親得以平反”的慰歎中與世長辭了。 

  1992年,美國政府開始解密50年代對台關係的有關檔案,這批秘檔分別來自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務院中國科、中央情報局、麥克阿瑟和柯克私人檔案,通過這些檔案和美國政府早已公佈的《外交關係文書》(1949年、1950年),以及中華書局現已出版的民國外交家顧維鈞口述史,可以重看孫立人案。

  ●美國密謀倒蔣,頻頻試探孫立人 

  早在1948年底,國民黨在大陸兵敗如山倒,美國政府對蔣介石失去了信心,開始積極尋找可能的替代人選。並對麥克阿瑟譽之為“不沉的航空母艦”的台灣,傾注了更多的注意力。 

  1949年2月,美國駐華大使館參贊莫成德向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報告:“我們所需要的是一個能力強、做事腳踏實地的人,不必聽命蔣介石,亦毋須服從李宗仁聯合政府,而專為台灣謀福利。孫立人的經驗也許不足,但其他條件卻甚合適。”艾奇遜當即指示,可與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商量,伺機向李宗仁提出以孫立人代替陳誠。 

  1949年5月,莫成德回國,向艾奇遜和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由孫立人主持台灣政局,以此作為向台灣提供經濟援助的條件。6月23日,美國務院政策計劃處主任凱南向國務院和“國安會”提出處理台灣問題報告書。其中就有“邀請孫立人將軍加入佔領軍的新政權,如孫願意接受,則美國分化國民政府駐台軍隊的合作,即告成功”;“通知蔣介石,如他願意留在台灣,當以政治難民之身份相待”。 

  與此同時,中央情報局擬定了刺殺亞洲一些政治領袖的計劃,中國有兩人入選黑名單:一是周恩來,一是蔣介石。後因擔心過分刺激盟國,改成以“西方公司”名義,協助逃入中緬邊境的國民黨軍李彌殘部騷擾大陸。 

  當時,美國國務院主管遠東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臘斯克與艾奇遜一樣,對蔣介石政權的腐敗墮落深惡痛絕,一直積極推動倒蔣運動。這年秋,他派莫瑞爾去找孫立人,莫瑞爾以印緬戰場戰友的身份探孫立人的底,孫立人大發牢騷,但未正面回答他的提問。 

  1949年12月,美國駐台“大使館”代辦斯特朗和前美國駐臺北領事克倫茲抵台,與孫接觸,他們向孫立人明確表示:如果孫願意控制“國民政府”,美國將予以全力支持,遭孫婉拒。 

  美國方面並沒有放棄努力。1949年底,蔣介石的心腹鄭介民赴美,西太平洋美海軍司令白吉爾對鄭露骨地表示,必須任命一位新的台灣省主席,否則他們將撤出台灣。12月28日,白吉爾詰問台駐美武官為什麼“台灣防衛司令”孫立人沒有“充分的權力”﹖白吉爾還對蔣介石密使說:必須兌現授予孫立人全權的諾言。

  ●麥克阿瑟不甘寂寞示好,孫立人改變曖昧態度 

  麥克阿瑟也不甘寂寞,1950年1月,他派其情報處長韋龍比訪台表示:如蔣不願離台,則不應干預行政,麥克阿瑟可以派人入台相助。被蔣斷然拒絕。 

  1月3日,美參議員弗格森詢問台“駐美大使”顧維鈞:孫立人是否已和麥克阿瑟見面,因孫曾請他幫助安排。顧維鈞大吃一驚:想不到孫立人瞞著蔣介石與美國政客交往。 

  2月21日,麥克阿瑟竟然不與蔣介石打招呼,直接派專機去台灣接孫立人。孫為了表示“清白”,請求陳誠核准。孫立人到東京會晤麥克阿瑟,麥克阿瑟希望他負起“保衛台灣”的責任,並表示將盡力提供軍援。孫立人返台後向陳誠轉告他在東京的情形。孫立人以為這樣可免遭蔣、陳的疑心,實際上,不去東京才是最好的選擇,這是他臨死前的醒悟,可惜太晚。 

在麥克阿瑟以軍人的莽撞姿態向蔣介石示威的時候,美國務院和中央情報局分別擬定了《台灣政變草案》和《台灣可能的發展》。《草案》建議以孫立人為指揮官,以“反共、保台、聯美”為主旨,對蔣實行軟禁或放逐。《發展》則說:“最近幾個月,各種報道均暗示,受過美國教育、現負責台灣防務的孫立人,正計劃發動政變,俾使蔣介石成為有名無實的領袖,同時並剷除其親信。目前有幾項因素不利於在此時發動政變。有關政變的謠言廣為流傳,蔣周圍的人亦已知悉。此外,孫立人缺乏政治經驗,對軍政領導人欠缺影響力,顯示他也許沒有力量從事造反。如果未獲美國事實上的支持,將不可能發動政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