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同音相聞,毛澤東與彭德懷首次握手井岡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2 11:15:50  


 
  同年8月中旬,毛澤東同蕭子升、羅學瓚、羅章龍、陳贊東等20多名准備赴法國勤工儉學的青年離開長沙來到北京。8月間,毛澤東作出湖南學生留法勤工儉學計劃,同蕭子升等駐京主持湖南青年留法勤工儉學工作。10月,毛澤東在北京經楊昌濟介紹,認識了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李大釗。征得蔡元培同意,被安排在圖書館當助理員。負責新到報刊和到閱覽室的人的姓名登記工作,月薪8塊銀元。由於工作關系,時常到李大釗處請教,看到一些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書刊,并參加李大釗組織的學生研討各種新思想的活動。這期間,曾與在北京的新民學會會員邀請蔡元培、陶孟和、胡適分別在北大文科大樓談話,主要談論學術和人生問題。 

  1919年7月14日,湖南省學聯刊物《湘江評論》創刊,毛澤東為主編和主要撰稿人。毛澤東集中主要精力來辦這個刊物。他在創刊宣言上極力主張:群衆聯合,向強權者作持續的“忠告運動”。實行“呼聲革命”:面包的呼聲,自由的呼聲,平等的呼聲——“無血革命”。在創刊的宣言中,毛澤東以激烈的語言呼號:“時機到!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閘門動了,且開了!浩浩蕩蕩的新思潮業已奔騰澎湃於湘江兩岸了!順他的生。逆他的死。”《毛澤東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第294頁。接著毛澤東在《湘江評論》第二、三、四期的第一版上,以《民衆的大聯合》為題,連續寫了三篇文章,闡明了民衆大聯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大聯合的方法,以及民衆大聯合必定成功的道理。并且預言,俄國革命以民衆的大聯合所收到的“社會改革的勝利,必將普及於世界”。 

  1919年12月,毛澤東在第二次往返於湖南、北京、上海期間,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馬克思主義的暴力學說,以及馬克思主義革命者的影響,使毛澤東的思想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而且能初步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分析社會問題。1920年12月,他在致蔡和森的信中寫道:“歷史上凡是專制主義者,或帝國主義者,或軍國主義者,非等到人家來推倒,決沒有自己肯收場的。”“用和平方法去達共產目的,要何日才能成功?”《毛澤東書信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6—7頁。 

  當年毛澤東正好17歲走出韶山衝去讀書,彭德懷在17歲的時候卻走進了湘軍去當兵了。1916年3月,彭德懷在湘軍第二師第三旅六團當了二等兵,并為自己取號石穿,想以滴水穿石的意志尋找窮苦人的活路。1922年8月,彭德懷(彭德懷的名字就是從這時候開始起的)與黃公略、張榮生一起考入了湖南陸軍講武堂。次年8月,彭德懷從講武堂畢業,回到二師三旅六團任連長。 

  1926年5月,彭德懷被正式任命為一營營長,隨即他率部參加了北伐戰爭,在武昌戰鬥中。他認識了對他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的一師政治部秘書長、共產黨員段德昌。正是段德昌的引導使彭德懷走上了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的革命道路。 

  在毛澤東17歲走出韶山衝後的又一個17年,毛澤東已是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此時他正在領導著秋收起義的部隊開始向井岡山進軍。 

  1927年9月29日,部隊到達永新縣的三灣。在這裡部隊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10月下旬,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茨坪以後,隨即領導部隊在井岡山及其周圍地區,發動群衆,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根據地。接著於1928年2月,打破了贛敵對井岡山發動的第一次“進剿”。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毛澤東提出了“敵來我走,敵駐我擾,敵退我追”的游擊戰原則。至此建立了包括寧岡全縣,遂川北部,永新、酃縣、茶陵各一部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陳毅和毛澤東先後率領部隊到達寧岡礱市,兩支革命軍隊勝利會師了,并成立了以朱德為軍長、毛澤東為黨代表和軍委書記的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接著粉碎了贛敵的第二、第三、第四次“進剿”,使井岡山根據地擴展為擁有寧岡、永新、蓮花三個全縣,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和其他一些地區,迎來了根據地的全盛時期。 

  在毛澤東創立井岡山根據地的時候,彭德懷也投入到革命的懷抱中來了。1928年一二月間,經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彭德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4月舉行了入黨儀式。 

  從此以後,彭德懷一步一步地對自己所領導的這支國民黨軍隊,從內部進行著改造。在特委張匡的主持下,彭任團長的一團成立了共產黨的委員會,由彭德懷、黃公略、鄧萍、張榮生、李燦5個為委員,彭德懷為書記。一團黨委的建立,使該團所在的獨立師形成了共產黨的領導核心。 

  1928年7月22日,彭德懷率領800餘名指揮員,舉行了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後的平江起義。24日上午,舉行士兵委員會聯席會議,會上宣布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彭德懷被推舉為紅五軍軍長兼十三師師長,滕代遠為軍黨代表,鄧萍為參謀長。全軍連同新參軍的工農群衆共計有2500餘人。 

  起義後,由於受優勢敵軍的包圍,紅五軍守衛平江失利。對於失利的原因,彭德懷在1970年寫的《第三次簡歷材料》中寫道:這是“沒有認識到革命的長期性”。 

  紅五軍退出平江後,為避免同優勢的敵人作戰,彭德懷率部隊向瀏陽、萬載邊界進發,并設法與紅四軍取得聯系。在紅五軍退出平江後的3個月游擊戰爭中,彭德懷率所部打了許多勝仗,消滅了大批敵人,先後攻占了銅鼓、修水等10餘個重要縣鎮。 

  在與敵作戰中,彭德懷總結了一套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如:“同敵人打圈子、打推磨仗(敵稱為盤旋戰術)”、“經常跳在敵軍側後方,使敵摸不著頭腦,弄得敵人疲憊不堪”,《彭德懷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109頁。等等。這些戰略戰術的基本思想與毛澤東提出的戰略戰術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同年10月,滕代遠以湖南省委特派員名義,在銅鼓幽居召開湘鄂贛邊5縣(平江、瀏陽、修水、銅鼓、萬載)縣委和紅五軍軍委聯席會議,總結經驗教訓,研究進一步開展鬥爭的計劃。會上,彭德懷主張紅五軍要以井岡山為榜樣,到井岡山去,向井岡山學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