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最後一批被特赦的國民黨戰犯 可去香港台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19 09:47:59  


 
  “軍管時期對戰犯比較嚴厲。”劉家常當時被下放到偏遠鄉鎮,不能再參與管教戰犯。到1970年初,管理所的權力被剝奪得幹乾淨淨,戰犯們被批鬥也成了家常便飯。

  “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楊不平事件。”劉家常說。

  楊不平曾是國民黨的立法委員,有一次他看到報紙上批判劉少奇的文章時,頗不以為然地說,劉少奇當國家主席是根據憲法規定、經過全國人大投票選舉出來的,如果他有錯誤,不能再當國家主席了,那也應當按照憲法規定,經全國人大討論,投票通過罷免。現在扣上個赫魯曉夫帽子,就推翻下台,這種做法違憲。

  可想而知,楊不平自然成為戰犯中“反革命”的典型,遭受打罵侮辱,“非筆墨可形容”。目睹這種狀況,當時的戰犯都認為特赦不再可能,一片絕望。

  直到一份《關於撫順戰犯管理所戰犯死亡情況的報告》出現在周恩來的辦公桌上,事情才開始起了變化。

  報告列舉了1966年到1971年歷年戰犯死亡的具體情況,以及危重病犯的情況。報告顯示,1966年戰犯死亡1人,1967年5人,1968年8人,1969年9人,1970年10人,1971年兩個月死亡3人。

  從此時起,重啟“特赦”似乎就已經開始了準備工作。“每個戰犯的基本情況開始要向上報告,包括歷史罪惡、改造表現、處理意見等等。”劉家常說。

  撫順戰犯管理所的管理者們,也沒有預料到中央會全部特赦在押戰犯。實際上,按照他們的方案,要留下8名戰犯,其中包括周養浩---殺害楊虎城將軍和宋綺雲兩家六口的主凶。

  “我們的方案往公安部報,打了好幾個來回,但都被否了,最後的結果居然是全部特赦。”劉家常說。

  願意去台灣的,也可以去

  戰犯們的離開可以稱得上“風光”---政府為他們發放了生活用品,從衛生紙到糧票,一應俱全。當卡車載著他們走出撫順戰犯管理所的時候,當地群眾夾道歡送,“人很多,都想看一看戰犯的模樣”。

  但管理所內卻亂成一片,“像是敗退”。根據規定,特赦人員的衣物和筆記要上交,一律不得帶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