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王樹增看中國史:死于固守,生于變革(組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30 11:42:52  


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迫使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
 
  這一特徵表現在政治行為上,就是在中國帝制時代的國家政治中,“公”與“私”的區別,“國”與“家”的區別幾乎微乎其微,“公事”就是“私事”,“私仇”就是“國仇”。於是,某個人的個人命運就會影響抑或可能導致整個國家的興衰或者危機。
  
  任何一種文明都要不停地變革,不停地自省,不停地自我否定,不停地篩選自己的文化積澱。一個文明無論歷史多麼悠久,曾經的成就多麼輝煌,一旦失去自我否定的勇氣,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內涵,就有被淹沒的可能性。這是歷史的一個鐵律。

  就清代而言,中華文明在康乾的時候還可以,能堅持得住,這是因為它有國際大背景。那時全球政治和經濟都相對封閉,殖民地的擴張、世界近代經濟格局都沒有形成,歐洲很多地方還是莊園主式的,在相對封閉的這種狀態之下,東方國土上的這個古老的文明無疑是世界尖端的,康乾盛世只能是這段歷史的盛世。那麼當世界形勢變了之後,這個文明如果再固守自己的傳統,甚至固守到抱殘守缺的狀況,趨向滅亡的跡象就開始出現了。

  中華傳統文明,就是從1840年以後開始出現危機的,原因很簡單,世界的航海業和西方資本主義開始拓展疆土,這個文明不可能固守一方了。我們把大門都關上,守著門口,但沒能守住。到了庚子事件,新世紀來臨之際,1900年時,不但門守不住,宮廷都讓外國人占了,皇家和朝廷全逃跑了。這在世界史上都是非常罕見的。

  提及當時中國傳統制度與西方文明的差距,王樹增說:西方資本主義在基本完成原始積累狀態之後,社會制度和政治形態顯示出很大的生命力,在它的光芒照耀之下,帝制專制制度黯然失色。帝制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包括冗雜而腐朽的官僚體制、殘忍的刑法制度以及社會分配的嚴重不公,官僚階層的窮奢極慾。

  從皇家開始,買官賣官皆明碼標價,即使逃亡的時候還在賣。這種東西是帝制制度的產物,幾千年延續下來,在大一統的封閉狀況之下,並沒有使帝制政權傾覆,因為小農經濟是一盤散沙,官僚體制很穩定,貿易只在內部流通,所以才能維持幾千年。

  但是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所誕生的工業革命保證了資本主義制度在那個時代吹響了人類文明前進的號角。世界上還有這樣一種政體,他們能夠引導人類從階級文明到政治文明大跨步地前進。歐洲終於擺脫了中世紀的政教合一,封閉的封建制度一下被打垮了。法國大革命,其實意義就是如此,建立了西方憲政國家。但是相比之下,我們的國家太老朽了,老朽並不可怕,人都會老的,但是如果你心存一顆變革之心,能夠自省缺陷,就仍然可以進步。吾日三省吾身。我覺得這句話是經典,但是我們歷代皇朝沒有做到這一點,中國漢民族的核心文化傳統儒家學說更多地強調個人的自省,但是從來沒有想到反省一下自身的文化。我們其實現在還有文化自大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