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辛亥革命:一場預料中的意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07 10:21:53  


 
  一場意外居然迅速發展成席捲全國的革命浪潮,讓中國各方政治勢力都措手不及。然而,這場“意外的革命”卻早在一些有識之士的預料中。滿清王朝在革命前50年、尤其是前10年的作為和不作為已經讓革命的發生只是個時間問題。1867年,晚清重臣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就對曾國藩分析說,目前朝廷還有權威,國家暫時不會分崩離析,但以目前的事態發展,不到50年中國必會遭受割據分裂的災禍。

  從大的方面說,滿清王朝的垮台主要是跟不上或拒絕加入西方引領的時代潮流。儘管曾國藩和李鴻章等大員試圖通過“辦洋務”提升國防能力,讓西方的堅船利炮不再輕易敲開中國的大門,但這種“中體西用”式的學習不僅不能解決導致中國落後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問題,就連學習本身也往往只能在朝野的一片罵聲中艱難推進。以李鴻章1865年要求設立電報局為例,這原本是一個與政治沒有什麼關聯的技術問題,卻遭到一幫保守的滿漢大臣的極力反對。反對者的理由包括設電報局就要架電線,架電線就會壞風水、侵擾祖墳,導致不孝不忠。結果,直到1879年朝廷才批准李鴻章的請求。

  引進西方的技術尚且如此艱難,更不用說借鑒西方的政治、經濟制度了。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被自己向來看不起的島國日本打敗,清王朝受到極大刺激,光緒皇帝為首的維新派決心變法圖強,也就是要搞改革開放。但在一眾王公大臣公開反對和暗中搗亂下,1898年的戊戌變法推出百餘天後就迅速夭折,光緒皇帝本人也失去了自由。

  1900年,慈禧太後和一幫王公大臣居然相信打著“扶清滅洋”旗號、盲目排外的義和團是“洋人的克星”,試圖利用迷信愚昧的義和拳民與西方全面對抗,一口氣向西方11國宣戰,結果招來八國聯軍侵華,中國被迫與列強簽訂賠款高達4億5000萬兩白銀的辛丑條約。這一結果讓更多仁人志士不再對清王朝抱有幻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