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辛亥革命:一場預料中的意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07 10:21:53  


 
  清政府拒絕改革招致眾叛親離

  不過,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皇權統治仍有其強大的慣性。雖然孫中山、黃興等人領導的興中會、同盟會等革命團體在甲午戰爭後就不斷嘗試用武力推翻滿清王朝,但直到20世紀頭幾年,革命派與改良派的爭議仍難分高下,通過立憲改良中國政治經濟制度的主張仍大有市場。

  而對滿清統治者來說,孫黃的革命行動固然要堅決鎮壓,就算梁啟超等人溫和的立憲改良訴求也難以接受。在空前的內憂外患壓力下,清政府被迫做出某些改革姿態。1906年9月,清廷終於宣布進入預備立憲階段。這一改革宣示雖然來得很晚,仍讓國內各界感到振奮,一些大城市的學生、市民、紳商紛紛舉行集會遊行支持朝廷進行立憲。

  清廷緊握權力不放的改革 讓立憲改良派轉投革命派

  但顢頇自大的清王朝又一次失去了聚攏民心的機會。1906年11月,清廷發布裁定中央官制上諭,結果卻是滿族人獲得更大權力,甚至連形式上的“滿漢平衡”也被打破。這類緊握權力不放的改革不僅更加堅定了革命黨人推翻朝廷的決心,也讓眾多立憲改良派人士失望不已,紛紛轉投革命派陣營。立憲派領袖梁啟超在其《現政府與革命黨》一文中憂憤地指出:“革命黨者,以撲滅現政府為目的者也。而現政府者,製造革命黨之一大工場也。”

  清政府卻不願或已沒有能力正視社會的呼聲。1908年8月,在慈禧太後去世前,清政府發布了《欽定憲法大綱》。但這部維護“君權”、壓制民權的“憲法”連士紳階層為主的立憲派都看不下去,指其為“假立憲”、“偽立憲”。維繫清王朝統治的社會基礎更加動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