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文萃大觀 ->> 政治與歷史 】 【打 印】 
地壇廟會裡品非遺年味兒
http://www.CRNTT.com   2025-02-04 19:59:03


  中評社北京2月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大年初五,第37屆地壇春節文化廟會熱鬧舉行。今年是首個“非遺版”春節,廟會上特別設置了“年禮”展位區,非遺大師的精致手作、非遺工藝的各類製品,以及由傳統文化發展而來的“新文創”齊聚,令市民遊客放慢了腳步。

  隨風轉動的老北京風車、用中藥材做成的老北京毛猴兒、栩栩如生的小小“拉貓兒”……一件件非遺作品,既展現傳統手工藝,也蘊含著老北京的智慧與文化,讓人忍不住伸手把玩,收入囊中。

  “花樣兒可真多,一看見這些就像回到了小時候,原先是盼著過年,現在是盼著逛廟會呢!”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天橋居民邊說邊拿起一把“吉祥鼓”,玩得不亦樂乎。

  在這些可愛有趣的年禮一旁,是一場非遺技藝的“競賽”,景泰藍工藝、皮具、臉譜、雕刻等數十種非遺技藝手作讓人眼花繚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張忠強面前的攤位上,擺著一排老北京兔兒爺,其中蛇年定制款尤為吸睛。
  
  “蛇盤兔兒、輩兒輩兒富,這是句老話,在蛇年尤其應景兒。”張忠強熱情地向觀眾介紹說,“吳剛在月宮砍桂樹的傳說故事我們都知道,您看這尊兔兒爺右邊還有朵桂花,它既代表著生生不息,也代表著我們這些手藝人對傳統技藝的傳承和期待。”

  張忠強告訴大夥兒,近年來他製作的老北京兔兒爺不僅傳承傳統技藝,還以北京中軸線、二十四節氣、十二星座等文化元素為主題,將傳統技藝融入現代生活,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之前聽見兔兒爺就覺得是個傳統物件,現在親眼見到才發現好萌啊!”一群來自北方工業大學的大學生,收穫了滿滿的“戰利品”。

  去年年底,中國春節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今年春節也成為首個“非遺版”春節。地壇廟會上,眾多非遺工藝驚艶亮相,為地壇廟會的年味兒增加了一抹傳統文化底蘊。產業融合大背景下,非遺技藝、傳統工藝作為文化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快速為文旅融合消費釋放動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