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黃曲黴素,再少也不能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19 12:06:31  


 
  長期低量攝入也十分危險

  黃曲黴菌是一種常見的真菌,在土壤中廣泛存在。當繁殖期到來的時候,黃曲黴通過孢子在空氣中傳播,遇到合適的宿主就開始生長,並且產生黃曲黴素。花生、棉籽、稻米都是黃曲黴喜愛的宿主。如果動物和人吃了長了黃曲黴的食物,就很有可能攝入黃曲黴素。

  黃曲黴素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其中,毒性最強的是黃曲黴素B1。如果一次攝入大量的黃曲黴素,會出現急性的中毒症狀。在對兔子的實驗中,黃曲黴素B1的毒性比氰化鉀強十倍,可以對肝臟細胞和腎臟細胞造成很大的損害,中毒者有可能因為肝臟衰竭和尿毒症死亡。2004年,肯尼亞的東部地區爆發了黃曲黴素引起的肝炎,125人死亡。死者都曾經吃過發黴的玉米。

  即使一次攝入的黃曲黴素沒有達到中毒的劑量,長期低量地攝入黃曲黴素仍然十分危險,因為黃曲黴素還是人類已知致癌性最強的化學物質。1964年,英國的兩位科學家在大鼠的飼料中摻入含有黃曲黴素的花生。他們發現,如果飼料中的黃曲黴素含量在0.8到4.0毫克/千克之間,80%的大鼠都會患上肝癌。此後,研究人員繼續研究了黃曲黴素對其他動物的致癌性,結果發現,幾乎所有受測動物在攝入一定的黃曲黴素後都會產生癌症,這些動物包括雪貂、鴨子、小鼠、豬、綿羊、鱒魚以及猴子。在這種情況下,確定黃曲黴素是否對人類也有致癌性就成為了一個緊迫的課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