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6日電/人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眼球快速運動,肌肉放鬆,大腦皮層活躍,常會做夢。日本研究人員近日找到了誘導這一睡眠狀態的神經環路,並發現如果構成這一神經環路的神經細胞出現異常,就會引發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而後者被認為是帕金森病等神經系統疾病的前兆。
人在睡著的時候會在快速眼動睡眠和非快速眼動睡眠兩個階段之間來回切換。如果出現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即在快速眼動睡眠中身體出現與夢境相關的運動,如大喊大叫、揮舞手臂等,10年內患上帕金森病的概率非常高。
新華社報導,日本築波大學和東京大學等機構日前聯合發布新聞公報說,其研究團隊利用動物實驗分別確定了位於腦幹的腦橋和延髓部位誘導快速眼動睡眠的神經細胞,並發現這兩種神經細胞互相影響形成環路。
位於延髓的神經細胞與負責眼球快速運動的大腦動眼神經核、負責激活大腦皮層的丘腦中線核、負責生成海馬西塔波的內側隔核形成神經連接,而位於腦橋的誘導快速眼動睡眠的神經細胞則經脊髓形成連接控制骨骼肌的運動神經的環路。
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這些環路發揮作用,一方面使大腦皮層活躍並做夢,另一方面向控制骨骼肌的神經細胞傳遞抑制信號,使肌肉保持放鬆狀態,所以即使大腦在做夢,身體也不會運動。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腦橋部位誘導快速眼動睡眠的神經細胞減少就會導致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等。這一成果有助於解開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開發快速眼動睡眠質量下降的防治方法等。相關論文已發表在美國《細胞》雜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