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財政配合選舉操作,人民只能用選票制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05 11:50:16  


  中評社香港10月5日電/在過去幾個月,朝野政客都沉迷在一片“減稅”的迷思中。不但遺產及贈與稅要降、一生一屋土增稅要降、個人綜所稅的寬減額扣除額要放寬,甚至傳出政府將以第三次賦稅改革之名,再將營利事業所得稅大幅降低。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對於這些官僚政客的減稅症候群,島內財政學者早已提出稅收不足的警告;這是台灣租稅“收入面”的憂慮。 
   
  社論說,日前,該報“台灣希望”專題更以詳細數據,佐證政府在各項公共支付之浪費、浮濫、短視、欠缺規劃,這是台灣租稅“支出面”的憂慮。其實,財政的收入面與支出面是互相關聯的;任何片面的解決,都將產生重大的扭曲。在此非常有必要對當前台灣的財政困境,給台面上的官僚政客補上一堂“租稅正義”課。 
   
  在財政學理論中,關於納稅人對於繳納租稅順從度的討論,概稱為租稅遵循理論。一般而言,租稅遵循可以從兩個角度切入,其一是檢視個人逃漏稅的動機、誘因、情境、手法等細節,作為政府防堵逃漏稅的手段。例如,營利事業所得稅可能採取虛設行號、漏開發票、浮報成本等手段,於是稅捐稽徵機關就設計種種勾稽查核的辦法、或是電腦調卷的程式,讓逃漏稅的個案無所遁形。一般而言,基層稅務出身的官員比較會從這樣的技術面角度出發,加強租稅稽查。但在實務上,這種“抓漏”技巧的改善總是有其極限,能夠改革的租稅遵循,也難有重大突破。 
   
  第二類有關租稅遵循的討論,則不是從租稅的角度切入,而是從支出面探討。在概念上,政府是為人民而存在的,故政府向人民收稅,其目的當然是要從建設支出提升人民福祉。北歐社福國家的租稅負擔率動輒達其GDP的百分之五十,但是這些政府對於醫療、安養、失業、就學等公共支出的規劃良好,因此即使租稅負擔重,人民多少也能體會政府的服務品質,而在權衡之下,也就有比較高的租稅遵循意願。因此,影響個人租稅遵循的最重要因素,未必在於稅負本身,卻可能在於政府“有沒有將稅收花在刀口上”。如果政府收了人民的稅收,卻只是用來蓋蚊子館、賠核四違約金、紓困呆帳大戶、圖利二次金改財團、補貼大戶油電價,那麼人民心中一定是一百萬個訐譙;就算台灣租稅負擔率不高,大家繳稅也是心不甘、情不願,整體的租稅遵循意願也就自然偏低。
   
台灣的政客似乎總是有低估選民智慧的傾向。他們以為,只要蓋機場,當地居民就會爽,只要發一發老農津貼,老農選票就會自然湧現;只要選前以“一周一利多”之名胡亂燒鈔票,就能帶起經濟頹勢。但是本報民調清楚顯示,台灣人民的智慧遠超過政客的想像。在一千多人的抽樣調查中,有五成六受訪者認為政府是在浪費稅收、有六成六人民認為基本工資調漲與老農津貼提高都只是選舉花招;更僅有二成的人民認為所謂的金融改革真的是為了“提升金融競爭力”。這樣清楚明白的民意,對那些當朝政客而言,難道不該有一些警惕作用嗎? 
   
  社論認為,由於政府施政績效不佳、亂花經費,基礎建設空轉,造成台灣投資環境欠佳、企業出走、新股票上市停滯;但是台灣的財金官員卻不能分辨事情的因果,硬要從減稅的角度亂開藥方,以為減免了遺產贈與稅、營所稅、土增稅、所得稅,台灣經濟就能振衰起敝。這樣的觀點不但沒有判斷力、更有配合黨派選舉操作的嫌疑,令財政學者難以茍同。 
   
  諾貝爾獎得主史提格李茲(J. E. Stiglitz)在其近著中明白表示,在知識經濟與全球化的時代,許多人的財富不是來自於努力工作,而是來自於運氣與機會的偶然掌握。對於現有的財團而言,他們更可能從大規模風險分散中獲利、或是在全球金錢遊戲中取得先行優勢。正由於許多財富累積並非來自於人的努力,所以史氏主張以更激進的方式對有錢人課稅。史式的論點是觀察實際、理解簡單租稅學理的自然推論,卑之無甚高論。遺憾的是,台灣的政府官員,卻還是一頭埋在降低遺贈稅、營所稅的沙丘中,完全不理解外界潮流。財經首長對租稅正義的理解若此,人民除了怨嘆,恐怕就只剩下一張選票做制裁了。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