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紅會受捐下降”不能孤立解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3 14:00:01  


“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郭美美,自稱“住大別墅,開瑪莎拉蒂”,一時之間,成為輿論攻擊的靶心。
  民政部在深圳發布《2012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報告顯示,去年全國接收捐贈的總額約為817億元,是我國年度捐贈總額連續第二年下降。其中,紅十字會系統的募捐額也連續兩年下降。

  如果說近年來處於輿論漩渦中的紅十字會“牽連”了整體捐贈環境的惡化,顯然是過於簡單的解讀。紅十字會只占了全國捐贈總量的2.68%,其影響比例有限。誠然,紅十字會作為我國歷史較悠久、規模較大的慈善機構之一,因為出現了不少負面新聞而導致社會公信力受損,造成受捐數額連續兩年下降,確實會引發連鎖效應。但必須要看到的是,由於《報告》只給出了一系列籠統的數據,民眾無從分辨,除了紅十字會所代表的“官辦”慈善機構受捐數額下降之外,民間慈善組織的受捐數額是否也受到了影響,兩者之間受到的影響孰輕孰重?

  這實際上反映出目前我國慈善整體環境所面臨的困境。長期以來政府主導的慈善模式,不僅導致“官辦”慈善機構官僚氣息濃厚,管理滯後,體制弊端叢生,而且民間慈善機構處於初生階段,其組織結構、與社會需求接軌等方面也存在諸多不足,尤其是慈善最重要的社會公信力環節,無論官辦還是民間慈善機構,都距離民眾心目中的標準甚遠,有關公開透明度的體系建設還任重道遠。

  也因此,一個紅十字會出現了某些問題,就被懷疑讓整個慈善環境連帶受傷,“紅會受捐下降”當然需要紅十字會本身繼續認真反思,對郭美美疑問等背後的深層次問題不回避、動真格,而其他慈善機構同樣要思索。“官辦”慈善機構要強化改革,盡早脫去身上的官氣,從“二政府”轉型升級為純粹的慈善事業服務者。民辦慈善機構要加速完善,汲取其他國家慈善機構的先進經驗,最大限度與民眾訴求接軌。

  其實,“紅會受捐下降”也好,“全國年度捐贈總額連續第二年下降”也好,也許也隱含著更多的變化。即民眾從以往單純的捐錢捐物,到參與慈善組織,比如義務支教、去山區看望兒童、在城市做社工或者義工等,形成多元化的慈善參與路徑。捐贈金額並不是衡量慈善發展與否的唯一量化標準,許多弱勢群體最需要的也不僅僅是錢,而是日常的關懷、專業化的公共服務、面對面的情感交流。愛心本身就是諸多附加值的集合體,一張鈔票只能解決人的物質需求,而一個親切的慰問,則會讓人在心理層面得到更大的滿足。

  而脫離了過度注重於捐錢捐物的慈善,是對社會慈善人格的完善,對慈善文化的深層次認知。中國在現代慈善文化上依然處於“發展中”環境,社會上一度形成了對於慈善就是捐錢多的攀比心理,強制要求企業或名人必須捐獻多少錢,否則就予以質疑。這種不健康的、將慈善簡單物化的現象,恰恰需要更成熟多元的慈善體系去逐步矯正,比如民政部的《2012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除了對年度捐贈總額的比較外,更應分析慈善組織的改革創新,慈善參與行為的變化,民眾慈善認知與心理的發展趨勢等,這才是推動中國慈善長遠發展更加需要的。(時間:9月23日 來源:三湘都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