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公共問題無法“私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09 07:51:21


  據黑龍江慶安徐純合案的最新報道,警方和徐純合家屬達成“協議”,徐純合的母親、妻子和三個孩子分別被送往養老院、精神病醫院和福利院,家人還得到一筆10萬至30萬之間的資金作為補償。該“協議”補償方案出來後,由於徐案中仍有未解的“謎團”,不少人質疑這種處理是否合法合理。

  5月2日,黑龍江慶安火車站候車室,執勤民警開槍擊斃一中年男子,事發時他的老母和三個孩子在場。被擊斃男子即為徐純合,事件經報道後,連日引發熱議。不少人同情徐純合家庭,并質疑民警開槍涉嫌“過度執法”。據官方解釋,民警開槍事因,為該男子徐純合阻撓其他旅客進站乘車,與執法警察發生衝突,有搶奪警械行為和其他激動表現。但是,徐純合為什麼阻撓其他旅客進站?警察使用槍支是否失當?官方卻語焉不詳。也正是因此,此前一直生活困難的徐純合家人,卻在這時頗具“戲劇性”地獲得救助款名義的補償時,難免有聲音會認為,當地部門是在“拿錢封口”,以求息事寧人。

  當前,檢方已經介入徐純合案的調查,對事情起因和處理方式是否合理上將會給出答案。但公衆對徐純合案的持續追問和關注,決不止於徐家人是否獲得公正地對待,更為重要的是,它還引發社會對警察配槍過程中如何恰當使用的更多討論。突破個案,放到社會的大背景下,它關乎到一個社會公共議題:如何在既實現警察執法有槍維系公共治安,又確保警察群體遵守正當使用槍支的強制性程序規範,兩者中尋找到平衡。

  徐純合家屬獲得當地救助接受了處理結果,被認為雙方達成協議私了,問題已經解決。這種情況不僅僅出現在徐純合案裡,它反映了社會公共治理機制上的一個弊病:出了事就拿錢封口,讓當事人“滿意”,以此封住輿論之口,終結對公共問題的關注和討論。公共事件中,當事人及家屬是當然的直接相關人,對他們的問題進行善後或補償都是應當的,但并不能取代公共性,當事人的接受和“滿意”,也不代表公衆的接受和滿意。

  公衆不停止追問和討論,是逼近真相,更是接近共識基礎上的社會問題理性協調和解決機制。相反,遮著捂著,把公共問題私人化,其實是把公共問題擱置了。(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段久惠)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