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京“活魚下架”是面多棱鏡的偶發事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28 13:09:52


  近日有傳言稱北京水質污染造成淡水活魚大量下架,媒體現場探訪發現,的確有多家超市停售淡水活魚。北京市食藥監局表示,網傳北京市水質污染、水體污染導致淡水魚污染的傳聞不可信。部分超市停售淡水活魚屬於企業自主行為,北京從未統一下達停止銷售淡水活魚的通知。對於停售淡水活魚的原因,超市解釋稱是根據季節變化及消費者購買習慣調整供貨。

  圍繞北京“活魚下架”,有著各種各樣的說法。其中最荒誕的,是“超市魚缸裝修說”;最冠冕堂皇的,是“消費習慣變化說”;最霧裡看花的,是“政府通知說”;最聳人聽聞的,是“水質污染說”……其中,“魚缸裝修說”基本可以歸結為段子一類;而“消費口味變化說”,看起來“很厲害”,但消費口味不是“孩子的臉———說變就變”,總有一個延續性;至於“政府通知說”和“水質污染說”,已經有了否認,有關方面表示了“不可信”。

  既然都不可信,那什麼才是可信的?除了這幾種說法之外,還有一種說法,“活魚下架”與國家食藥監局水產品專項檢查消息洩露有關。新聞中有一句話,目前正處於全國統一的“畜禽水產品禁用物超標專項整治”時期,既然是整治,那就離不開抽樣,抽樣檢驗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獸藥殘留,更為凑巧的,北京就是傳說中的抽檢城市之一。

  在一個過得硬的市場裡,“專項整治”與“活魚下架”之間,并沒有什麼必然聯系。只要品質過硬,不管怎麼抽檢,都沒有什麼可怕的。可是,萬一品質有問題呢?或者,市場主體對於品質不是那麼自信呢?所謂“信心比黃金還要可怕”,可一旦失去信心,也就連黃銅都不如了。市場主體很有可能出於不自信,害怕抽檢出來之後受到處理,從而主動采取下架應對。

  叙述到這裡,不禁想到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出現的“主動打烊”現象。媒體早就有報道,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一些地方在暗訪時,會要求一些小店小攤主動“放幾天假”。何以如此?正是因為看到,并且知道這些小店小攤存在問題。如果正常營業的話,很有可能被暗訪組發現問題,從而影響得分。可以看到,這裡活魚“主動下架”,與有些地方發生的小攤小販“主動打烊”差不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