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六安市裕安區政府網站發布的一條公示信息引發熱議,該公示顯示,一名合肥人在六安市裕安區同一個小區購買了44套房子。按照當地的補貼政策,該房主共獲得約80萬元補貼。目前,上述公示信息已被删除。記者近日就此事聯系到六安市裕安區房地產管理局,一工作人員稱該房主票據手續齊全,并未違規。
買的房子多,得到的補貼也多,該房主也許并不違規。可是既然如此,為什麼公示信息被删除,相關部門又要專門開會研究呢?因為違規的是當地的補貼政策,只不過是該房主足够土豪,而使得問題暴露了。
可以算筆賬。據報道,這44套房產的面積80多平方米至100多平方米不等,均價4000元。這意味著,如果以90平方米計算,44套房產的總價為1584萬元左右,即使不是付全款,即使每套房銀行都給貸款,那麼以30%的首付計算,該房主也付了475萬元左右。也許放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綫城市不算什麼,但在一個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萬元出頭的四綫城市而言,出手可以如此闊綽的一定屬高收入人群了。
80萬元的補貼,相當於獎勵了該房主兩套房,更不用說房價上漲後的利潤,憑什麼對於富人如此慷慨呢?更何況拿的還是納稅人的錢,那沒買房的人豈不是虧大了?不知當地的保障房建設成效幾何,是否能够滿足低收入群體的需要,但一定不會有“買44套保障房再獎勵兩套”的奇葩政策吧?
為什麼會“劫貧濟富”?其實也不難理解,地方政府擔心的未必是高庫存,而是房地產疲軟之後,開發商拿地熱情下降,到頭來影響自己的財政收入。
說到底,地方政府只有對低收入群體的住房保障義務,而沒有幫助開發商去庫存的義務,即使是一分錢的補貼,都是對全體納稅人利益的侵害。可見,當地“沒有料到有人會買這麼多套房子”的反省,還遠未觸及問題的實質,倒是該反過來多想想,還有多少一套房都買不起的人需要幫助吧。(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宋鵬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