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企造假警鐘敲給全球聽
http://www.CRNTT.com   2017-10-18 16:12:43


  日本神戶制鋼所造假醜聞,再次引發人們對日本制造的質疑。

  調查證實,篡改產品數據、以次充好,這事并非神戶制鋼所個別員工所為,而是牽涉包括管理層在內數十名雇員的群體性作假。媒體還關注到,這家企業在2016年就曾被曝出篡改數據醜聞,涉事的是其一家生產鋼絲的子公司——在過去9年時間裡持續偽造不銹鋼產品強度,將不符合行業強度標准的不銹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出售。

  不過,對於這家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的如此醜行,不必太過震驚,因為近些年制造醜聞的日本企業還多得是,神戶制鋼所算不上最知名也不是最醜的:2016年4月、5月,三菱和鈴木分別被曝篡改燃油效率數據;之後不久,高田氣囊事件暴發,引起全球轟動,起因也是高田多年數據造假;往前看,2015年東芝集團被披露歷經3任社長、長達8年財務造假;東芝其道不孤,在財務造假上早有先行者,日本醫用設備及數碼相機制造商奧林巴斯存在多年做假賬掩蓋投資虧損行為;就連名聞世界的建築業也不幹淨,2015年10月,日本知名建築企業旭化建材公司被曝施工時偷工減料,甚至在施工前就篡改了固定地樁的混凝土用量、地盤強度等數據資料……

  這個省略號既表示羅列未有窮盡,還提示將來或還有發生。

  日本企業一出事,總有人想起日本學界曾十分流行的“失去的20年”的說法,即日本在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時間裡,經濟幾乎零增長。而歸結“出事”的原因,以“失去”為背景,就容易找到理由。比如有分析指出,日本許多企業集體跳水,反映了日本制造業目前仍處於“失去的20年”的陰影中,盡管它們正在試圖轉型并意欲“再崛起”,但路徑迷惘。在夾縫中,曾經風光無限的日本企業作為個體都不願意接受“失去”的現實,總是急於求成或極力掩蓋下滑業績,於是冒險作假,惑人耳目,結果卻是玩火自焚。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