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中學女教師繆某在高級教師資格評審公示期間受到質疑,該教師曾於2015年在醫院與醫生發生肢體衝突。有網友對其師德提出非議,認為“師德應該作為評職稱的基礎標准,(該教師職稱晉升)應不予考慮。”也有網民認為,不能永遠關上大門,只要悔改應當給予當事人機會。
這位中學女教師繆某已經是第三次出現在公衆視野中了。第一次是2015年9月,根據警方提供的資料,當時病人繆某與醫生鄭某因爭執發生肢體衝突,雙方均有傷勢,後經警方調解雙方達成協議,現協議已執行完畢。第二次是2016年10月,繆某申辦上海市居住證,在公示期間遭到一些網民的舉報和反對,後繆某“自願撤銷”了落戶申請。第三次就是前不久晉升職稱公示期間,又被“眼尖”的網友發現。
繆某這一次的命運如何?從當地媒體報道出來的情況看,恐怕又有點懸。1月12日,閔行區教育局針對網民的反映表示,繆某“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申報與評審工作符合程序,當事人不涉及違反師德問題。但是,1月14日當地媒體又報道稱,僅12、13號兩天,閔行區教育局就接到100多個投訴電話,此外,上海市民熱綫12345也接到140多個電話反映相關問題。閔行區教育局稱,相關機構正在進行複核,結果將適時向社會公布。
在網絡上,繆某被稱為“傷醫女教師”“毆打醫生女教師”,但是警方處理此案的用語卻是“發生肢體衝突,雙方均有傷勢”。而且,該案已經作為雙方達成協議的糾紛案件結案。繆某是否“醫鬧”,她的“傷醫”行為到底有多惡劣,最可靠的判斷依據自然應該是職能機關所作出的調查結論。而且,2016年繆某申請落戶上海再一次引發“群情激奮”,最終的結果并非職能部門作出取消其申請資格的決定,而是其本人“自願撤銷”申請。
前後兩年多的時間,有網友始終不願意“放過”繆某,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網絡的力量,自然也有樸素的道德正義在其中。讓作惡的人在這個社會上時時付出代價,處處受到限制,這樣一種主張是正義的也是正當的。但是,網友在舉起道德的旗幟向有關部門施加壓力的時候,應當有一點兼聽則明的氣度,而不是選擇性地去堅持自己願意相信的那一部分“真相”。如果大家尊重公安機關關於這起糾紛的調查結論,那麼“醫鬧”“傷醫”的結論又從何說起,“不適合落戶上海”的主張又從何說起?
在閔行區教育局回複稱當事人并非違法師德之後,又有意見主張教師的師德不應當僅僅局限於教育內部、師生之間。即便按照這樣的主張,公安機關所作出的“糾紛結論”依然不支持該教師存在師德方面的問題。何況,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如果泛化到所有領域,這樣的道德大帽子還有價值嗎?(來源:瀟湘晨報 本報評論員:周東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