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最強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看空間生態保護
http://www.CRNTT.com   2018-02-12 23:52:38


  北京時間2月7日04:45,SpaceX旗下的新型火箭,也是現役運力最強火箭——重型獵鷹(FalconHeavy)火箭首飛成功。獵鷹火箭能够將63.8噸的載荷送往近地軌道,相當於將一架波音737客機送入太空,而且不僅裝滿燃料,還坐滿乘客,裝滿行李。

  重型獵鷹火箭發射成功的意義當然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它對人類探索太空有了更大的助力,甚至意味著獵鷹火箭把人類移民火星的理想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不過,說到移民火星,也有很多人是不以為然的。剛剛在重型獵鷹發射前一天(2月6日)去世的香港知名文史學者饒宗頤就在2017年8月9日百歲壽辰時稱,“我對人類的未來是悲觀的。人類自己制造各種仇恨,制造恐怖,追求各種東西,變成物質的俘虜,掠奪地球資源不够,還要到火星去,最終是自己毀滅自己……”

  自然科學家與人文學者觀察和研究世界的角度和結論似乎在很多地方都不一致,在太空探索和移民火星上恐怕就是如此。當然,這種不一致也可能只是表象,因為從這種不一致也可以找到對長期以來流傳的一句話的解釋:科學與藝術在山腳分手,在山頂上會合。

  對於太空探索或移民火星的山頂會合,也可以用人文學者的理解來解釋,即要倡導天人合一,制造天人互益的環境,朝天人互惠方向努力,而不要造成天人互害。如果能形成天人互益的結局,則科學與藝術就可以完美地會合,無論在山頂還是山腳。

  太空探索也會像人類早期對殖民地的掠奪一樣,以無序、野蠻、屠殺和毀滅的方式進行,而目前最讓人擔心的是,太空探索將破壞或毀壞太空(宇宙)生態,就像今天地球上的人們為了經濟發展,不擇手段地傷害地球環境和生態一樣,使得生物多樣性減少,可持續發展難以保障。

  現階段,太空探索產生的最大生態問題是太空垃圾,即所有圍繞地球軌道的無用人造物體,小到人造衛星碎片、漆片、粉塵,大到整個飛船殘骸,它們都是人類創造的。根據NASA的統計,迄今,繞地飛行的直徑小於1厘米的太空垃圾有1.7億個,1-10厘米直徑大小的太空垃圾則有67萬個,更大直徑的垃圾有2.9萬個。在近地空間俄羅斯制造的太空垃圾最多,美國第二,中國第三。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