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以房養老 蹣跚再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31 13:09:40  


 
  “綜合性抵押消費貸款都有指定用途監管,申請人並不能取現。但專項的養老按揭,銀行是直接將貸款打入到申請人賬戶。”中信銀行人士解釋,養老按揭資金的多用途是其優勢。

  對於該產品的市場反應,上述中信銀行人士表示,由於推出時間短,目前申請的客戶並不多。“咨詢的也不多,一周能遇到10來個咨詢的。”

機構匱乏熱情

  包括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在記者接觸的多位銀行同業看來,中信銀行對養老按揭的淺嘗並不算真正意義的以房養老。而對於真正以房養老產品的面世,各銀行人士均表示實操難度很大。

  “銀行、保險、個人都會考慮市場利益,中間的影響因素很多,也絕不僅僅是70年產權限制。”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

  “除了樓市依然處於剛性需求階段不利於民間傳統養老觀念轉變外,關鍵的限制因素在於市場、金融環境的制約。”顧雲昌分析。

  “銀行的養老產品也要考慮到盈利,在倒按揭成熟的國外,多是房地產發展較為成熟,房價也較為穩定。但在國內,受宏觀經濟以及行業調控影響,經濟周期越來越短,即便是中短期的趨勢,也很難看清。”建行總行信貸人士認為。

  “如果房價出現大跌,銀行就會出現"資不抵債"風險;但如果房價趨勢向上,養老人群就很難將房子抵押給變現大打折扣的銀行。”建行人士認為,在房價不穩定的情況下,以房養老很難具備現實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的制約因素則來自於金融及配套方面的影響。“當前緊縮的貨幣政策已經讓很多銀行在額度上捉襟見肘,銀行對於涉及地產行業的業務均有所謹慎。”該股份制銀行人士坦言,該行從未考慮過拓展“倒按揭”產品。

  “以銀行的養老產品為例,倘若銀行接手到期的個人住房,國內尚缺乏有效的資產處置渠道;再者,由於當前監管部門對住房監管質量的鬆懈,也讓銀行擔憂未來的資產處置貶值。”該股份制銀行人士認為,這些問題銀行都沒辦法獨立解決,還需要各方的從長計議。

  而考慮到同樣的市場風險以及保險資金投資運用的限制,平安保險的市場投資部人士也表示,目前未有推出反向住房按揭養老保險的打算。(時間:10月30日 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