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以房養老:富家水澆不了窮家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31 13:43:21  


  “以房養老”受到輿論關注很多年了,具體的操作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所謂的住房反向抵押貸款,老人將自有房屋抵押給金融機構,之後按月從金融機構領“工資”,老人離世後,房屋歸放款的金融機構所有。二是上海等地已經在試點的“以房自助養老”,老人將房子賣給公積金管理中心,交易完成後,老人可一次性收取房款,房屋由公積金管理中心再返租給老人,老人按照約定支付租金。前者只是抵押,待老人去世才發生產權變更;後者則當即發生產權變更,房子只是租給老人居住。

  顯然,無論是哪種“以房養老”模式,本質都只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房產交易而已。銀監會以房屋產權70年以及房價可能不穩定兩個理由,來否定“以房養老”的可行性,其實是沒有多少道理的。因為這樣的前提其實一直都存在,卻絲毫未曾影響房產交易的火爆;憑什麼到了“以房養老”這種比較特殊的房產交易中,就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礙呢?如果“房屋產權70年”真是一個大障礙,那麼現在所有的房產交易都應該叫停:你們只是租了幾十年的房子而已,哪有什麼產權可以交易呢?

  以“房屋產權70年”作為“以房養老”難推行的理由,更多反映的恐怕只是相關部門對於推行“以房養老”的消極態度。真正的問題在於,對於“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觀念濃重的國人而言,“以房養老”難免會有一種苦澀的味道。因此,但凡日子還過得去,老人們一般是不會選擇這種方式的;事實上,“以房養老”在國外同樣只是一個補充,並非普遍使用的養老模式。

  對於養老金和積蓄足以維持體面晚年生活的人來說,“以房養老”基本只是一個偽問題,或者說僅具理論上的補充意義;真正需要“以房養老”的其實是窮人。矛盾的是,越是窮困的人,越很難擁有自己的產權房。依現在的高企房價,真正的窮人根本買不起房子,他們租來的房子或者居住的政府保障房,顯然無法拿來“以房養老”。此外還有廣大的農村居民,他們也是最需要類似“以房養老”來保障晚年生活的,問題是農村的房子往往沒有房產證,不能轉讓,不能抵押,甚至連出租都困難。

  有房子的人大多不需要“以房養老”,沒房子或者沒產權的人根本沒辦法“以房養老”,富家水澆不了窮家田,這是“以房養老”最大的局限性所在。一句老話叫: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以房養老”的具體操作和推行其實完全可以交由市場去發育,政府只需順應形勢加強監管即可;真正屬於政府部門必須履行的職責,還是要負起兜底性、普適性的養老責任,比如讓所有公民都能擁有一份體面的養老金,比如拉平企業養老金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的差距,比如“讓農民擁有房屋產權”(厲以寧語),比如明確房屋70年後的產權問題。(時間:10月30日 來源:國際在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