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PM2.5陰霾:地方官員政績觀作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10 15:13:14  


  近兩個月,美國大使館的一台空氣監測機器迅速走紅。它以通俗的方法描述北京空氣狀況使得“PM2.5” (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這個專業詞匯迅速普及。另一方面,北京多日的霧靄彌漫引起各界的關注和批評,尤其是環保部門以PM10為標準得出空氣質量優良的結論與公眾感知的糟糕的空氣污染形成巨大反差。

  一位接近環保部的學者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其實環保部3年前就開始推動PM2.5的測量,學界更早,但是地方阻力很大,因為這和地方政績考核是掛鈎的。這幾年,地方政府的強烈反對使得國家環保部始終沒有將PM2.5納入空氣質量標準監測。”

  而此次,公眾意識的覺醒推動了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修訂。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與經濟研究所所長張世秋判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將成為未來中國解決空氣污染防治的突破口。“這已是被歐美等多個國家證明過的有效的治理大氣污染的手段。”

  而據上述學者透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十二五”專項規劃預計最早將在2012年初獲國務院通過。屆時,PM2.5的指標有望納入該規定中。但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和是否與地方政府考核掛鈎目前還是問號。

  在公眾的壓力下,國家環保部開始就《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日報技術規定》再次向公眾徵求意見。12月6日,國家環保部公布得到的反饋是:普遍贊成將PM2.5作為一般評價項目納入空氣質量標準;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分步實施,部分污染重、有條件的地區應在2016年1月1日前提前實施。

  “現在推進PM2.5的核心障礙不是監測技術和環境標準問題,而是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觀。為了緩解來自群眾的壓力,有些地方政府把霾天說成是霧天,這是嚴重錯誤的。”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廣東省氣象局首席專家吳兌表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