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PM2.5拷問 城市霧霾誰來監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10 15:08:15  


科學研究院將携手天津市氣象局,在京津之間設站點監測包括PM2.5在內的各項污染物濃度變化及流動趨勢。監測數據主要用于科學研究,暫時不會對公衆公布。(12月4日《京華時報》)
  近來,北京、河北、遼寧和山東等地頻繁連續出現大霧天氣。霧霾天氣的出現,再次引發社會對於城市空氣質量和污染的追問。

  因為面對同樣的天氣狀況,我們收到了不同的測量結果。來自北京朝陽區美國駐華大使館定時播報的空氣質量指數顯示,2011年10月23日早晨8點,北京地區PM2.5細顆粒物濃度為407,空氣質量有毒害。但是來自北京環保局官方口徑的的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同期空氣質量僅為“輕度污染”。

  同樣的,10月31日,北京市環保局公布的空氣污染指數為132,而美國大使館監測站發布的指數為307,其差值接近兩倍。雖然雙方的檢測點和儀器不盡相同,但是數據相差之多,不禁讓人匪夷所思:我們究竟該相信誰的數據?

  根據北京環保局10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10月份,北京市空氣質量二級及好於二級天數為19天,占全月天數的61.3%,比去年同期減少6天。

  減少的6天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雖然數據高低各方存在爭議,但對於質量的變化,官方是承認且無法否認的。

  但對於此間正在進行中的天氣,各種糾結也就在與此,雙方在本質和出發點上就出現了分歧。討論的前提是,這是霧天還是霾天?確切的說,我們應該稱之為霧,還是稱之為霾?因為霧和霾是不一樣的。霧是天氣現象,本身不會直接帶來污染,造成污染的是顆粒,是其借助於霧而形成的霾,也叫灰霾。

  對此,作為官方的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表示,霧只有在積累污染物後才會影響空氣質量,霧天不等於污染天。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對於當前的霧霾天,官方更加強調和認定的是霧,而非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