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別把“霧都”僅當自然現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10 15:32:02  


  隨著我國近段時期大霧天氣頻繁登場,“霧都”一詞已經廣泛流傳開來。諸如“進入11月,杭城仿佛變身霧都”、“合肥變身霧都,大霧生活喜憂參半”之類的報道比比皆是。氣象專家解釋稱,秋冬季節出現大霧比較正常,不算是特殊天氣現象。不過,如果我們僅僅把“霧都”當做自然現象,很可能會忽視大自然發出的警示信號。

  雖然空氣污染與大霧之間沒有直接關係,但是,“霧都”肯定受到了空氣污染的間接影響。從氣象角度來說,霧的形成不僅需要水汽,還需要有凝結核。城市裡的汽車尾氣、揚塵、工業廢氣等懸浮顆粒物就是大霧的“幫凶”,恰恰提供了適宜水汽積累的凝結核。而且凝結核越多,越容易延長霧的時間,增加霧的濃度。

  提起“霧都”,人們很自然想到英國倫敦。這裡經常被濃霧籠罩,像是神秘的面紗,以至於印象派大師莫奈曾言“我熱愛倫敦勝過熱愛英國的鄉村,而我最愛的則是倫敦的霧。”然而,1952年12月的“霧都劫難”,讓人看到了大霧的恐怖一面。當時,濃霧將近一周不散,整個城市為濃霧所籠罩。其間及以後的兩個月間,12000餘人因毒霧患病死去,這場災難後來被列入20世紀十大自然災害。

  痛定思痛,英國人開始重新反思空氣污染造成的苦果,決心走出迷霧。他們頒布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從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減少和抑制污染物的排放;出台一系列的空氣污染防控法案,對工廠選址和污染物排放嚴格監管,制定明確的處罰措施。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倫敦終於摘掉了“霧都”的帽子。

  儘管我們沒有經歷“霧都劫難”的可怕一幕,但向倫敦學習如何反思“大霧”,有助於我們少走彎路,防範災難的降臨。從國家層面而言,開征環境保護稅,發揮稅收杠杆之於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的調節作用,引導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應提到議程上來;就公民個體而言,少開私家車,多使用綠色出行方式,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也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請記住,防止大霧成災,我們誰都不是旁觀者。(時間:12月6日 來源:廣州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