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藥企生產“毒膠囊”都是“唯低價中標”逼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7 14:48:34  


  記者採訪發現,“鉻超標毒膠囊”幾乎已是制藥行業公開的秘密。“良心藥”為何變成“黑心藥”?在一些行業資深人士看來,除了質疑監管環節外,還需要檢討現有的“唯低價中標”的藥物採購政策。

  以安徽省為代表,目前基本藥物招標實行“雙信封”制。所謂“雙信封”,一個是技術標書,即“質量分”;另一個是商務標書,即“價格分”。其中,“質量分”主要來自藥企GMP(藥品質量管理規範)。但在我國所有藥企都必須通過GMP認證方可進行藥品生產。因此,技術標的篩選功能基本失效。於是只能看商務標,即各家藥企的報價。招標結果最終由報價決定,價低者中。

  2010年11月,國務院曾高度評價“安徽模式”:“為全國醫改闖出了一條新路子、提供了寶貴經驗,值得全國其他省區市學習借鑒”,並表示“向全國推廣”。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多省將“最低價中標”明確列入當地招標規則。大批優質企業迫於成本壓力退出招標,低價藥品成為基本藥物主流。

  一些企業在接受南都採訪時認為,此次空心膠囊出事正與此有關。昨日,一家四川藥企的市場部人士向本報爆料稱:“實際上在行業裡面以低價運行的企業,不僅在原料藥方面,包裝方面也很省錢的。他們之所以要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低價中標。”

  據南都記者了解,國內好的食用級藥用明膠空心膠囊通常是1分錢一個,以一盒藥24粒計算,每盒的空心膠囊成本大概2.4角。而用藍皮膠生產的藥用空心膠囊則只需要幾厘錢一個,相比之下,用後者可省下1-2角錢的成本。這1-2角錢對動輒數十上百元的藥品而言,占比很小,但在一些經過數次降價,價格已經低至1元以下的藥品當中,則顯得十分關鍵。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