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大媽完勝華爾街式自我陶醉當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6 20:33:31  


  五一黃金周前後,“中國大媽瘋搶黃金”的新聞吸引了眾多眼球,一些言之鑿鑿的說法是,“1000億人民幣,300噸黃金被大媽們掃了……華爾街投多少大媽們買多少,在這種對賭中,高盛已經率先退出做空黃金”。眾多媒體、網友甚至興奮地用“中國大媽完勝華爾街”來形容這種盛況和“勝利”。

  這種自我陶醉的情緒多少顯得可笑和危險。最近國際金價暴跌、中國散戶狂熱入市,這是事實。然而,整件事的荒謬之處在於,輿論對這些個別現象無限放大,以至於一些細節被人為戲劇化誇大,並以訛傳訛,麻醉了國人,誤導了公眾。

  “中國大媽完勝華爾街”說法之可笑至少有四:其一,4月12日和15日,美系基金聯手在集中做空黃金後暫時沒有進一步動作,這種觀望和蓄勢,更多是一種主動的謀略,與中國散戶的搶購並無因果關係。其二,稍有常識便知,數百噸黃金的主力買家,不大可能是普通的“中國大媽”,而必然是“特殊顧客”。其三,300噸實物黃金是個什麼概念——中國黃金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黃金消費量為832.18噸,若300噸黃金數據屬實,則相當於全國全年(包含工業用金)總消費量的36%,或全國全年總產量的74.4%。“300噸”的水分值得高度懷疑。其四,目前全球存在倫敦實物黃金和紐約黃金期貨兩個黃金定價體系,由於實物黃金的交易量遠非紐約紙黃金交易量可比,因此散戶搶購實物黃金對華爾街掌控的國際金價的所謂對衝作用,可謂聊勝於無。

  事實上,就在所謂“中國大媽完勝華爾街”後的5月2日凌晨,紐約6月份交割的黃金期貨價格繼續走低,創下4月15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中國大媽托市”的暫時巧合和幻覺,在真實的市場表現面前顯得不堪一擊。輕言“中國大媽完勝華爾街”,不僅顯得為時過早,這種夜郎自大的心態流露,也極易成為世人的笑柄。無獨有偶,近日一則高度疑似某房地產公司公關稿的新聞《美國市長感謝中國開發商》,在各大新聞網站占據了顯眼位置。而細讀新聞,文中提到的奧克蘭市,面積僅146平方公里,人口僅37萬,在加州尚只能排到第八大城市。中國開發商進軍這樣的市場,意義不能說沒有,但拔高到這樣的高度並麻醉國人,則顯得可笑。

  而比淪為笑柄更嚴重的,則是中國散戶投資者受到的隱形蠱惑。有記者調查發現,5月1日前後各媒體報道的“中國消費者豪擲1000億,狂掃300噸實物黃金”數據尚無明確來源,其最早可查出處便是國內某暢銷財經書籍作者的一條微博。而“恰巧”這位擅長寫金融史小說的“經濟學家”曾被人諷為“黃金公司代言人”。其背後的利益關聯,引人遐想。其實,一方面,黃金首飾與現貨黃金並不是一回事,前者回購損耗過高;另一方面,黃金定價權一直牢牢掌握在歐美少數機構手中,慫恿散戶蚍蜉撼樹、對衝空方,如果不是別有用心,便是不負責任,中國散戶投資者切莫把戲言當箴言,被“致幻劑”所害。

  今天,“中國力量”確實有了質的飛躍,但我們仍屬發展中國家,“10億雙襪子換一架飛機”的現狀並未改變,在全球化經濟鏈條中為人打工的總體定位並未改寫。因此,在描述“中國坐標”時用詞盡可能避免浮誇和夜郎自大。“中國夢”的實現,需要腳踏實地、時刻保持清醒,萬萬不可自我陶醉於某些邏輯混亂、推理可笑的幻覺,牽絆了前進的腳步。(時間:5月6日 來源:廣州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