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自己不吃”頻現,根在監管之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8 11:23:03  


  我們見慣了不少“自己不吃”卻讓別人吃的產品:養鱔魚的,不吃鱔魚;做火腿腸的,不吃火腿腸;做果凍的,不吃果凍……這些產品要麼有毒,要麼非常不乾淨。

  以此次“毒生姜”事件為例,按照農業部規定,神農丹只能用在棉花、煙草、月季、花生、甘薯上,且在用藥量、用藥次數、用藥方法上有嚴格限制。但姜農將神農丹用於生姜種植上,用量遠超用於甘薯藥量的3~6倍,並且“田間地頭隨處可見丟棄的神農丹包裝袋”。如此生產出的生姜居然可以拿到“中國北方最大的姜蒜批發市場”中賣,對於銷往外地需要的農藥殘留檢測報告,居然是“自己送樣品,只要找幾斤合格的姜去檢驗”就完事大吉。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由於外商對農藥殘留檢測非常嚴格,當地出口基地的姜都不使用高毒農藥。相關監管部門對生產出口生姜的每個村鎮社區,都設有農藥監管員和信息員,對農藥經營使用實行無縫隙監管。“出口姜”與“內銷姜”在監管方式上有著巨大差別。

  如此“地方保護”,看似是為地方經濟發展著想,但總有一天會造成地方產業為追求最大利潤而走向瘋狂以致崩盤。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鉻超標膠囊……一連串的地方產業個案最終成為全行業的普遍問題,曝出的正是這樣的監管窘境。任何一種有毒產品的“生產者”,都可能成為其他有毒產品的“消費者”。如此惡性循環,如此選擇性監管和良知、誠信之失,是時候該終結了!(時間:5月7日 來源:工人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