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是什麼讓市長成“文化符號”第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5 11:28:59  


  作為歷史文化大省,山西讓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文化物事真的不少。比如晉祠,在中學語文課本裡,就曾有散文大家梁衡以文章讓人們熟知和銘記。至於民間建築、晉商等,這些年裡電視劇更沒少讓人接受“熏陶”。然而,在歷時數月的“山西省十大文化符號”評選中,得票最高的,不是飽經歷史風雨洗禮的這些地域文化遺存,而是山西省會城市太原的現任市長耿彥波,且得票數還在第二名的3倍以上。這真的很讓人費解。

  什麼是“文化符號”?百度的詞條解釋概述為,指具有某種特殊內涵或者特殊意義的標示。文化符號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內涵豐富。文化符號是一個企業、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獨特文化的抽象體現,是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和形式。

  一個人,成為地域“文化符號”,從歷史看來,並不鮮見。不過,也有前提條件,那就是這個人應為當地文化乃至整個社會文化發展,作出過相應的歷史性貢獻,並為人們所認同。從媒體報道來看,這次“山西省十大文化符號”評選活動主辦方的意旨也是,希望通過這次評選,讓三晉文化被人們所熟知並傳播開來,讓真正能代表山西、代表大眾心聲、代表五千年文明的山西符號展現於世人面前。

  在大力推介城市、推介地方的今天,評選一地“文化符號”,這是好事。但面對山西的評選事實,不得不問,偌大的山西,能代表三晉文化、能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文化符號”,難道真的非太原市長莫屬?要知道,文化符號得有它的符號意義。五千年的文明,一個市長就是有七十二般變化,恐怕也“展現”不了。而據有關資料披露,耿市長對於當地文化的貢獻,主要就是1995年任靈石縣縣長時保護挖掘靈石王家大院的歷史文化資源;2000年4月調任榆次後,又修復了氣勢更加恢宏的“常家莊園”。為官7年,他把兩座“藏在深閨人未識”的民居莊園推向了全國,更推向了市場。但從常理來看,這也只是一個官員的任內之事。

  話語至此,不能不問另外一個問題:參與這場評選,是耿彥波市長的本意還是下屬的獻媚?按常理而言,省文化廳主辦的一個評選活動,省會城市的行政主官大可不必參加,也無需參加,更多時候,他們更適合做個頒獎者。如果是前者,只能說,這已走入個人崇拜的誤區。誰都知道,作為一地行政主官,網絡評選這點事,如果參與,只要暗示一下,甚至無需暗示,奪第一基本是輕而易舉。如果是後者,那就值得品味了。當前,人們已看到一種很不好的現象,一些機關幹部打著“服務領導”的牌子,不時幹出些為領導“塑造形象”,而最終讓領導尷尬不已的事兒。這,恐怕是最需要人們深究的。(時間:6月25日 來源:長沙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