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7名訪民集體自殺事件調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30 11:38:17


 
  1996年,宿遷與泰州成為江蘇兩個新成立的地級市,人口規模、土地面積、經濟總量均不相上下。一直以來,宿遷各級政府都是以勇於改革創新的面目出現在各種媒體上,然而,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宿遷仍是江蘇經濟發展最差的地級市,去年,泰州經濟總量已經突破3000億元,而宿遷只有1700億元。

  面對差距,宿遷各級政府和幹部們壓力巨大,發展願望尤其迫切。為了招商引資,政府為企業提供各種優惠條件,包括免費供應土地,對於人多地少,以農業主導的宿遷來說,只有通過拆遷、低價補償的辦法從老百姓手中攫取土地。

  蘇州常熟市對口支援泗洪縣,常熟市為泗洪縣援建一個工業園區,每年提供550萬資金,派人管理,但要求泗洪縣置換土地給他們。

  對於蘇南來說,土地成了他們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耕地紅綫不能碰。

  急於發展的蘇北宿遷各縣市只好割地求發展,在蘇北搞拆遷,把回收土地置換給蘇南。

  泗洪縣長徐勤忠承認,前幾年的確為常熟置換了不少土地,從去年開始,他們已經不再置換,因為泗洪土地自己也不夠用了。

  記者查詢泗洪縣政府網站發現,近年來泗洪縣徵地數量驚人,土地財政正成為當地發展的一條重要路徑。

  2012年,泗洪縣政府發布徵地公告18次,共徵地444.3公頃,共計6665畝土地,其中農業用地217.3公頃,土地用途被稱用於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規劃。

  2013年,泗洪縣政府發布徵地公告15次,徵收土地561.4公頃,合計8420畝土地,徵地範圍涉及許多鄉鎮,其中大半是耕地,被徵收土地除了46.4公頃用於萬畝良田建設,其他均被收為國有土地,多數轉為建設用地,征用耕地補償14000元/人。

  2013年,泗洪縣政府發布土地出讓公告14條,商業用地出讓價格在550元/平方米左右,36萬元/畝。 

  2014年至今,泗洪縣政府發布徵地公告10條,徵收土地232.8公頃,共計3492畝。

  2014年度泗洪縣城區房屋徵收計劃涉及9641戶,拆遷面積150.6萬平方木,共3055畝。

  記者發現,徵地範圍涉及全縣所有鄉鎮,許多農民的平房拆遷後被集中安排到七層樓房中居住。政府徵地的目的是要將原有較為分散的鄉鎮街道居民區拆除後重新集中修建,以期能搜刮出更多土地。

  有領導幹部戲言,泗洪的做法有點像拯救經濟危機的做法,白天挖坑,晚上填坑,反正都是GDP,政府經濟是發展了,但老百姓卻被坑了,拆遷讓他們的財富減少了一半。

  在一次視察中,江蘇省相關領導聽取了泗洪縣農民被上樓的匯報後大為不悅,住在小區的都是老人,建這麼高,老人怎麼上樓?他們本來收入就低,連上厠所都要花水費,農民下地幹活要走很遠的路,這些問題你們考慮過沒有?

  拆遷工作被稱為“天下第一難”,泗洪縣徵收如此多的土地其難度可想而知。

  在這種發展思路下,能推進拆遷工作的幹部尤其受到上級領導青睞。尤其鄉鎮幹部,只要能把縣裡交代的事辦了,不管什麼方法手段,管用就行。

  一批被認為勇於擔當,有魄力的幹部們被提拔重用,而在老百姓眼裡,這些幹部無法無天,魚肉鄉裡。

  信訪學習班成為鄉鎮幹部們解決拆遷矛盾的主要手段,“信訪學習班”的“辦學”口號是:“同不同意,進了學習班都會同意”。

  一位官員坦言,這種急於發展不顧百姓利益的做法,最終將導致政府失信,與百姓徹底對立。如果政府以剝奪百姓利益謀求發展,這樣的發展又有什麼意義,不能因為急於發展而忘了發展的目的。(來源:中國青年報 記者:李潤文、李超 實習生:吳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