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當談論“點翠頭面”,我們該談論什麼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30 11:01:57


  天津京劇演員劉桂娟的一則有關“點翠頭面”的微博,不僅把自己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也讓“點翠頭面”這個一般人比較陌生的傳統工藝,一時間成了網絡熱詞。

  說起來我也算個半吊子的京劇愛好者了,但乍一聽到“點翠頭面”這幾個字,也是一頭霧水—主要是讓“點翠”這兩個字以及其材料和制作工藝給鬧懵了;到網上一查,才一來二去知道了點兒眉目。由此可見,京劇藝術作為國粹,真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隨便說到哪個細枝末節,都深藏著學問。我猜劉桂娟在微博上曬她戴的那個頭面,很可能也有這個意思。但網友們出於動物保護和環保理念的質疑,也不能說沒有道理。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這樣:角度不同,立場不同,對同一事物的理解往往大相徑庭。

  京劇藝術發展至今,歷經二百多年歷史傳承。老輩藝人受當時生活理念與工藝技術的制約,在道具行頭的制作上,主要采用動植物等作為原材料,既是其時歷史條件的客觀反映,也體現了一代代藝人對京劇藝術在表現力、觀賞性等方面的精益求精。在那個年代,就“點翠頭面”而言,其珍貴處,莫過於能呈現“光澤流動,永不褪色”的藝術效果。而有關這一點,對不去劇場看戲,特別是不了解演員行頭制作過程的非戲迷而言,恐怕很難體會。

  不過話說回來,以現在的燈光技術和舞美水平,想在演員的頭面上達到“光澤流動”的效果,恐怕不是什麼難事。因此,有關這場“點翠頭面”的誰是誰非咱先擱在一邊,單就保持抑或發揚京劇藝術的表現力與藝術效果而言,即便沒有或不用點翠頭面,只要演員功底扎實、各部門盡力配合,其藝術效果可能未必會減分。何況,據了解,在現在的演出中,大多數演員也不再用真點翠。

  作為一種文化傳承,點翠頭面及其工藝,於演員,於京劇藝術來講,顯然早已超越了單純行頭的意義,而在某種程度上具備了一定的文化含量和“非遺”的成分。有鑒於此,即使是從保護動物和環保等人文理念出發,對這類具有明顯文化藝術傳承的手藝或藝術,也不宜簡單加以禁止。畢竟,出於文化傳承目的的制作和展示,不同於一般性的商業用途。

  因此,當我們談論“點翠頭面”,應該跳出事件和情緒,多一些客觀理性。既要看到公衆積極關心環保、參與動物保護的一面;也要承認當前傳統藝術中,在道具材料和制作工藝層面存在不小的進步空間。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公衆人物自身也要言行克制、客觀發言。尤其是在大衆環保、動物保護觀念水位上升的今天,即使發“點翠頭面”的微博“只是想表達京劇的美”,也要多多考慮大衆感受,跟上社會觀念的進步。(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劉乃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