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入刑并非救治作弊的根本解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30 15:17:31


  近年考研洩題事件頻頻發生,千萬考生飽受考試不公的毒害。今年的《刑法修正案(九)》中,新增了多項入罪罪名,將國家考試作弊行為列入刑事犯罪,這顯然給教育考試注入了一股“良風”,有助於依法綜合整治考試作弊亂象。但今年的研究生考試中依然出現了洩題的醜聞,考研洩題不僅讓教育的天平傾斜於不法者,更讓百萬學子的晝夜苦讀付之東流。

  作弊入刑固然可以讓一些考生不敢違法,但要想徹底治愈作弊這一頑疾,營造良好的考試風氣,光靠追究作弊者的刑事責任恐怕還不够。“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如果考試監管體系出了問題,考務人員與不法分子內外勾結,嚴格的考試規範不僅無法得到執行,可能反而倒轉過來成了他們沆瀣一氣、搞暗箱操作的最好偽裝。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打擊考試作弊,對作弊考生嚴厲追責固然必要,但如何從制度上斬斷考務人員與不法分子的利益粘連,讓考試紀律得到不打折扣的執行,也當是有關部門認真思考、并加以解決的關鍵問題。另一方面,洩題暴露了我國“一考定輸贏”、唯分數是舉的招生機制,這無疑為舞弊鏈條上的各路“衝鋒者”提供了“原動力”。

  盡管教育部拿出壯士斷腕的智慧與勇氣,報送公安機關調查補救,但筆者認為,此舉措為“一招鮮”,要“維護考試公平正義”還是不够。首先,教育部作為主管部門應當正視問題,徹底清查洩題事件的根源,向利益受損的考生道歉。其次,要采取切實措施將考生利益的損失降到最低并徹查歷次洩題事件,查清是否有內部人員存在犯罪行為,不姑息養奸,務必要按法律懲處。更重要的是,加快教育機制和考試機制的改革,去除“唯分數論”,這既可以減輕考生的焦慮,也降低了考試風險,讓選拔人才的制度更加完善。(來源:青島早報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