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過去制造業發展勢頭長期保持強勁,與發展民營企業有關。目前民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呈現負增長,制造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但是,我國的整個制造業基礎雄厚。中國作為大國,產業升級不僅可以在本地進行,也可以采取國內雁陣轉移的形式,從沿海轉移到內地,轉移到中、西部。這與小國(或一個地區)不一樣。比如台灣的產業轉移,就很大一部分轉移到大陸了。
中國同樣由於制造業基礎雄厚,還可以大量吸納國外轉移進來的一些產業。中國需要培養更多的自主創新能力中心,需要面向市場培養更多地技工,通過市場運作發展更多的職業教育。事實證明,技工的工資水平比一般工人高得多。
中國的服務業發展落後,潛力巨大。需要政府大量減少進入障礙和其他管制,以期推進服務業的發展。美國的服務業占GDP的比例高達77%,而我國只有40%。我國的金融業、保險業仍然發展滯後,政府控制過多。服務業分工體系發展不足,缺乏誠信和合約實施機制。很多小事情需要當事人自己去跑腿,沒有充分利用分工體系。
我國的農業部門還很龐大,占GDP的8.5%,美國、德國、日本都是1%,香港為0。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業部門增加值總量雖然仍可發展,但其占GDP的比重將繼續減少。而且農業部門增加值總量要加快發展,需要走模擬“工業化”的道路:減少農民數量,增加農業工人數量;需要土地的整合和規模化,同時結合以資本的大力投入;需要農場化、農業現代化、農工商一體化。無論走傳統農業發展道路,還是走現代農業發展道路,農業部門必然萎縮,其占GDP的比重也同樣會下降。
政府對產業升級的推進需要順勢而為,更多地從提供信息和便利角度著眼。提供經濟基礎設施以及支持孵化器、產業區和產業集群的發展,也同樣如此。產業升級的進行曲基本上可以自行演奏,只需要國家維護好幣值穩定,保護好私人產權,開放好市場,維護契約自由,強化責任,保持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做到了這一些,就等於解放了生產力。解放了生產力,資源就可以朝著最優配置的方向流動。
政府總是想做這樣那樣的產業政策,因為我國很多政府官員都想有所作為。儒家所謂“立德,立功,立言”的理念,其實多多少少影響著中國的官員和民衆。其實在市場經濟中,更需要圍繞“立商”,也就是讓符合事物本質要求的市場秩序發揮主導作用,其它“立德,立功,立言”的動作都可以圍繞著“立商”展開。這就要求盡量減少產業政策,最大程度推行競爭政策。所以,喜歡看儒家經典的官員和百姓,建議多關注一點南宋永嘉學派集大成者葉適的事功思想:“以利和義,不以義抑利”。其核心的隱含前提與正統儒家一樣,也是以誠為本。按照葉適的觀點,我以誠立本,放開追求自利,其結果就是正義的。這種主張因此被稱為“以利和義”觀,意指個體各自以誠立本,其對自利追求之和合即為“義”。這種觀點恰好與正統儒家的“以義和利”觀相對立。而且葉適特別強調“不以義抑利”,恰恰就是為了不使得在位的君臣和主流儒家拿自己認定或解釋的“義”來壓制“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