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確立個人信息權可有效打擊非法需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03 17:26:04


徐玉玉的寫字桌上,空蕩蕩地擺放著她的大學錄取通知書。
  10月31日,中國民法總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二審稿增加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收集、利用、加工、傳輸個人信息,不得非法提供、公開或出售個人信息。鑒於一段時間來,非法獲取、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泛濫,社會危害嚴重,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遂增加上述規定。

  前段時間連續發生了幾起,學生因個人信息洩露而遭遇電信詐騙的案件,導致一些受害人猝死或自殺。還有一位老教授因個人信息洩露,被詐騙1700多萬元。有人被騙得家破人亡,有企業被騙得破產倒閉,這些都是個人信息洩露導致的“大惡”。各種推銷電話、促銷短信泛濫成災,這些個人信息洩露導致的“小惡”,則是每天都在騷擾著公衆。買車、買房、辦理會員卡、辦理銀行卡、申請郵箱等等,這些是現代人繞不開的日常生活,也是個人信息洩露的主要途徑。

  個人信息保護不力,已經讓廣大公衆淪為不法分子股掌之間的“透明人”。而保護不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目前我國法律對個人信息僅能提供有限的、間接的保護,效力不佳難以避免。目前我國法律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數量很少且保護範圍有限,基本屬於保護人格尊嚴、個人隱私的範疇。在司法實踐中,只能對這些法規進行引申才能實現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操作性之差可想而知。

  法律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無力,就是對濫用的一種變相鼓勵,由此產生的海量需求最終催生出一條龐大的灰色產業鏈。在這個鏈條上,有人盜取企業或部門采集的公衆個人信息,有人將非法收集的信息放在網上公開叫賣,電信詐騙分子、打電話推銷的各色商家等,則成為這個鏈條的最終需求端。

  此次民法總則二審稿中最給力的部分就是,首次確立了個人信息權利。個人信息權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將由此確定,原本模糊的個人信息法律邊界變得明晰,權利歸屬也變得明確。此次“確權”將從根本上改變以往法律對個人信息保護不力局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