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國際期刊大面積撤稿凸顯醫生評價困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5 17:17:46


 
  年近40歲的李維已晉升到副高級職稱,由於她所在的醫院是省屬醫院,她需要發表3篇論文。“具體的標准不同醫院是不一樣的,但是追求論文的數量和級別是共同的。”

  雖然很多醫院不要求一定要發國外期刊,但是醫生還是希望能在國外期刊發表文章。一名醫生告訴記者,他所在醫院會根據醫生所發文章的影響因子高低給予數千元至上萬元不等的額外獎勵。

  “國內期刊的影響因子低,發國外期刊不僅‘高大上’,而且對申請課題和科技進步獎有幫助。”李維說。

  創立醫生集團的張強觀察到,臨床能力不太強的醫生反而比臨床能力強的醫生更容易成為“名醫”——追逐SCI論文,自然成了許多醫生的目標。

  只是,每天工作8~10小時,每周有一兩個24小時值班是像李維這樣的臨床一綫醫生的工作常態。行業內的多數醫生都承認,能同時在臨床工作和科研上都取得成績并不容易,而科研對臨床的促進作用太過“隱蔽”。

  在孫銳看來,目前的人才評價體系和實際工作相脫節,不能反映工作需求。張強認為,針對醫生的最好評價體系,是用技術和服務質量獲得口碑和收入。

  目前的現實是,從住院醫師到主任醫師,需要時間和接診量的累積。在此期間,論文成了一些醫生晉升的“攔路虎”。當他們無法兼顧科研和臨床時,有人選擇只作臨床,“不升就不升”。也有人選擇造假,交上“買路錢”,成功晉級,卻為自己埋下了學術不端的禍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