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年輕幹部“裝兒子”只是演員,編劇是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27 16:15:07


  扶貧由不得弄虛作假,近日,在脫貧工作國家省際交叉考核中,中部某縣卻上演了一出幹部“裝兒子”的鬧劇。據新華社報道,為應付檢查,避免“露餡兒”,一名年輕幹部“潛伏”到貧困戶家裡“裝兒子”,想替貧困戶回答問題、蒙混過關。但“演技”再好也難讓百姓接受,“假兒子”一句虛偽的“媽”,露了餡,被考核組抓了個現行。

  新華社評論稱,脫貧造假暴露出的是幹部的作風問題。一些黨員幹部心中沒有民,肩上沒有擔,把脫貧致富的國家政策當兒戲,全然不顧黨的囑托,不顧人民的期盼,不願用真心、下苦心帶領貧困人口致富,凡事搞形式、走過場,投機取巧、應付了事。對這樣的幹部絕不能姑息遷就。

  “裝兒子”背後,體現了扶貧工作怎樣的基層治理生態?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表示,近幾年來,在基層,類似弄虛作假的事件大量減少,但是,一些幹部作風不良,工作態度不認真,弄虛作假,欺騙上級或檢查組或者媒體、公衆的現象,還是存在的。

  為什麼年輕幹部敢於當著省際交叉考核人員的面“裝兒子”,貧困戶卻不敢說實情,甚至還要配合?兩相對比,頗為反諷。竹立家分析,年輕幹部很可能只是“道具”,背後還會有很多操縱者,只靠年輕幹部一人,不可能完成所有做假“動作”,應該還會有寫劇本的,有導演的,而“裝兒子”的年輕幹部只是被推到台前的一名“演員”。

  一方面,國家投入大量財力物力和人力專注於扶貧,另一方面,扶貧工作中確實出現各種違法亂紀現象,扶貧成為個人套取利益的“機會”。在竹立家看來,該案例是精准扶貧過程中的典型,需要調查清楚,仔細剖析。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