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神戶制鋼造假的新聞和相關分析報道鋪天蓋地,不僅在海外蓋過了日本大選,在日本國內也不遑多讓,有關新消息一出馬上成為各大網站的頭條。而神戶制鋼也很“爭氣”,不斷給媒體“喂料”。最打眼的當屬該企業領導的發言,從“主打產品的鋼鐵沒有造假”到“核心鋼鐵制品也存在數據造假”,神鋼幾乎可以說已經全面淪陷。
有關造假的原因,媒體多有分析。日本媒體或是不願深入或是身在此山看不到問題症結,而日本國外的評論因為距離或人雲亦雲,所以缺乏深度。在中國國內,無論“反日”還是“哈日”的論調因為其一貫立場而焦點不准:反日的說日本從來不嚴謹,一直就是個造假的國家,而中國產品的性價比已經明顯優於日本產品;另一派的說法是,神鋼事件是日本泡沫經濟的遺留問題,是日本制造業的通病。
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神鋼事件可以被看作是日本社會的“反腐”。日本有些企業“機能不全”,自我糾錯機制不工作了,“腐敗”情況因此愈演愈烈。這時只好依靠日本社會的糾錯機制,或者說,日本社會的“反腐機制”還在運行。
觀察神戶制鋼的造假歷史,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但驚人的巧合:神戶制鋼10年前開始造假,那時恰恰是日本來到了總人口的拐點。從2007年到現在,日本的總人口規模不斷縮小,并且縮小速度還在持續增加,到2030年,預計日本平均每年將減少人口100萬。人口萎縮10年以後,日本社會就陸續出現神鋼事件這類的“潰敗”。此外,日本勞動力人口的峰值是在1995年。所以,日本社會現在出的很多問題都可以一言以蔽之:“沒人了!”
高齡少子化是日本社會問題的元凶。它并沒有直接導致日本整體勞動生產率的下降,但是日本現行的退休制度、再雇傭制度,以及相關社保制度使得年輕人入職難,而且工作崗位不穩定,日本各行各業因此呈現出人才嚴重的青黃不接。用日本人的話來說,就是“老害”橫行。我想起2007年人口拐點出現後,日本高教界提出的一個對策是“以質取勝”。他們也許忘記了,質量、質量,沒有“量”哪來的“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