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學習類APP“藏污納垢”不能沒人管
http://www.CRNTT.com   2017-11-16 23:52:08


  在人手一部智能機的大數據時代,綫上學習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和認可,形形色色的學習類APP為了搶占先機,以便在下載量和使用量排名上名列前茅,什麼邪招、歪招、損人利己的招,都往用戶身上招呼。據報道,一些針對中小學生推出的學習類APP,更是屢屢突破底綫,除了暗打抄襲牌之外,還充斥著黃圖、黃文、葷段子等垃圾內容,甚至APP裡面的同學圈也成了孩子們的“互撩寶地”,求男友、求女友的帖子不斷。

  原本像解題神器之類的APP就已經讓家長們頭疼不已,生怕孩子從此不願意獨立思考而只願意“抄抄抄”;而現在可好,一波又一波的學習類APP蜂擁而至,要是真能起到讓孩子增長學識、有助其學業精進的目的也就罷了,問題是,不少軟件開發商壓根就沒打算做一款“正經”的、有益的APP,他們的“醉翁之意”在於,怎麼讓孩子盡快“上癮”,怎麼提升自個在軟件市場上的地位,繼而怎麼吸引到更好的融資,早日實現財務自由。

  “小學生學習APP排行榜”也好,“中學生必備學習APP”也罷,雖然都在振臂高呼“科技改變學習”的口號,但現實情況卻是“誰用誰知道”。據一些學生反饋,“某某幫”App中夾雜的“小黃文”真是不少,有的還被貼上了“優秀作文”的標簽;“某某斬”的背單詞軟件,才使用了一個多月就“撞”上了兩次黃圖、一次葷段子……其實,經常使用學習類APP或是關注過行業新聞的人,并不難猜出“某某”指代的是什麼軟件;被忍無可忍的學生曬在陽光下的,不過是個別代表性軟件而已,一些小衆的、下載量低、名氣小的APP未必就沒有問題,甚至可能問題更嚴重。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一些問題APP并非學生自行搜索出來下載使用的,也不是家長誤信了某些專家的建議而為孩子下載的,而是蓋著學校認證的戳、由老師推薦給學生使用的。在學習類App上做家庭作業,看上去貌似趕上了數字化教學的東風,實際上呢,有的學校與軟件開發商之間可是有利益分成的,這類APP往往內置了不少充值服務,還搞各種所謂的“學霸”排名,靠錢就能刷名次。校與商之間的聯姻,是否違法違規其實一目了然;玩APP玩得興起的學生,顯然看不透學校給自個挖的坑,而多數家長即便看透了其中的小九九,也極少站出來公開指責學校和老師,他們怕出了風頭之後,老師會找孩子秋後算賬。

  據《在綫教育行業市場分析報告》的數據顯示,2016年在綫教育用戶規模為9001.4萬人,未來幾年還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到2019年預計將達到1.6億人,而中小學生將占據“半壁江山”。於此形勢之下,政府監管部門不可再放任學習類APP繼續游走在灰色邊緣,不能再縱容其坑害祖國的花朵了,工信部應定期曝光行業“黑名單”,除了勒令下架問題APP外,還得對軟件開發商開出有震懾力的罰單;而教育部門也應當時常給中小學校提個醒,嚴禁校方參與制作、推廣學習類APP并從中謀利,否則嚴懲不貸。(來源:濟寧晚報 本報評論員:陳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