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滋生網絡形式主義!警惕“僵屍APP”
http://www.CRNTT.com   2017-12-28 23:48:02


 
一哄而上,易滋生網絡形式主義

  “今年以來,通過我們或者向我們推廣的APP和公衆號差不多就有20來個。”蘇南一位從事宣傳工作的工作人員說,“有部門建的,也有地方搞的,更有的是為某個單項活動設置的,一些部門還有多個APP或微信公衆號,功能也不盡相同。”

  一些基層幹部反映,利用APP、公衆號等現代信息手段傳播政策、公開政務,方便群衆辦事,符合社會發展趨勢。但是一哄而上,競相比拼,則無必要;以行政手段層層分解、強行推廣,更可能令好事變壞事。

  首先是加重基層幹部負擔,群衆比較反感。基層工作本就繁雜,如今又增加公衆號和APP的推廣任務,還要轉發或反饋後截屏發至後台用於考核,極大占用時間和精力,真正面對面為群衆服務的時間反而少了。除此之外,一些公衆號、APP實用價值不高,相關功能與商業APP重叠,甚至要強行綁定手機號、銀行卡,不少群衆對此比較反感。

  二是財政浪費嚴重。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政府部門建APP,大都是外包給一些公司,價格少說也要數十萬元,多的上百萬元甚至更多,維護、升級也需一大筆費用。開設公衆號雖然不要錢,但內容維護等需專職力量參與。

  三是滋生網絡形式主義。半月談記者添加西部某地宣傳部門主管的公衆號發現,很多文章瀏覽量只有兩位數。“活動多的時候一天要跑好幾家單位,派不出本地記者就自己去采寫。”該地宣傳部門一位負責外宣工作的幹部說,“管他瀏覽量多少,領導看到就行”。

  在少數地區,一些公衆號、APP的下載、關注和轉載任務量大,地方完不成或完成排名靠後怎麼辦?基層幹部介紹,購買下載量、關注數據業務悄然興起,還有一些地方找關系,疏通相關網絡公司技術人員以更改數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