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政務APP千萬別淪為“政績秀”
http://www.CRNTT.com   2017-12-28 23:48:44


  當下,互聯網和智能終端設備基本普及,政務服務理應跟得上形勢。政府網站與政務APP均是適應互聯網時代做好政務服務的有力手段,這對服務群衆是好事。但如有的媒體報道,不少地方在“兩微一端一網”的建設方面一哄而上,競相比拼。在形式上紅紅火火,但在實質上疏於管理和運營,傳播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有的還鬧出過笑話。久而久之,政務網站和APP成了僵而不死的怪胎,浪費資源和錢財。

  上述狀況的主要原因在於錯誤的政績觀。比如,一些不具備實用功能的政務平台,卻千方百計地推廣——綁定服務“硬推廣”、行政攤派“強推廣”、後台篡改“巧推廣;為了數據好看,一些地方甚至花錢購買下載量、閱讀量、關注量。而這一切的最終的目的是“領導滿意”。

  花巨資為“小衆”服務,無疑會背離了“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初心。政務網站和APP,一旦只為了應付檢查而存在,或者以讓領導看到、滿意為目的,其服務百姓的屬性必然會被淡化。頁面更新不及時、與群衆互動不通暢、信息閱讀量低等,也就不足為奇,成為“僵屍”也是其必然歸宿,最終淪為“政績秀”。

  有專家曾說,當下一些政府部門網絡建設各自為政的問題突出,而政務APP、微信公衆號建設泛濫是這一問題的延續。讓互聯網政務服務去“僵屍化”,一方面,應摒棄行政強推,不能用數量來給基層攤派任務;另一方面,應在質量上下功夫,切忌只建不管,或者管而不好;再者,也需走“集約化”道路,打破各自為政、各搞一套的做法。

  從網站轉向微信、APP這些更便捷的工具,是時代發展和適應人民群衆辦事的需要,在建設上理應秉承“是給群衆用的”原則。各級政府應依據瀏覽量、點擊率、實用性、認可度等指標,由網信部門牽頭和第三方參與的形式開展評價和清理;或者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民衆監督機制,將電子政務平台辦實、辦好。

  總之,無論是政府網站還是政務APP,都是政府和幹部作風的體現。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需要各級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與做事觀,利用好互聯網科技,實打實地將網站和APP等新平台搭建好,以期更好地造福於民。(來源:工人日報 本文略有删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