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網絡時代的個人信息與隱私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8-01-08 16:31:22


 
  當然,像銀行、房產中介、保險公司等對客戶信息進行非法買賣交易,然後導致推銷電話、騷擾電話、詐騙電話太多,是另外一回事,但這本質上也不是個人隱私洩露,而是本來應該保護個人公共信息的組織和個人,在沒有個人授權的情況下非法買賣個人信息的行為。

  個人信息保護目前在國內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個人信息洩露的風險劇增,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發生信息和隱私的洩露,然後被互聯網公司濫用,導致各種個人信息洩露事件,造成很多社會問題。這個有太多案例可以證實,包括垃圾短信電信詐騙等等,很多都是信息洩露造成的。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我們要改變對於個人信息的狹義認知,如果嚴格把所有個人信息都作為隱私進行保護,勢必影響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從而影響到整個社會的信息化。更何況,很多時候個人的信息洩露,往往是自己在網絡痕跡的隨意滯留、主動展示,比如說過分地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互聯網領域上傳照片、定位等個人信息資料。事實上很多人肉搜索是根據網絡用戶自己主動存留的信息和網絡痕跡進行的,所以把這個認為是個人的隱私洩露,是一種誤解。

  也有觀點認為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地址等等信息,事實上不應該成為個人隱私,而應該是信息時代每一個人的公開信息,它更多是互聯網生存下一個人的基本描述,相當於在現實生活中你的體貌特征,在互聯網上你的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等其實構成互聯網上的你,所以這些信息不應該被限定為隱私,而應該屬於公共信息。大部分網絡行為,比如購物、買票等都要實名認證,要提交這些數據。

  從這個角度理解的話,不得不承認,在這個互聯網信息時代,每個人都是“透明人”,個人信息與個人隱私的保護陷入了一種困境,因為在互聯網時代,很難做到絕對的個人信息的自我封閉使用,除非完全不上網,不使用各種互聯網工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