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全社會應善待勇於擔責的好人
http://www.CRNTT.com   2018-01-15 18:40:04


  南京63歲老人雪地摔倒心跳驟停,家屬無法及時趕到醫院簽字,南京鼓樓醫院急診科主任王軍決定自擔風險先行手術,成功挽救老人生命。他說:“所有責任我來承擔,救一條命總比害怕擔責任要強。” 

  這位遭遇意外的老人,因為白衣天使們的努力跑贏了死神。這位醫生的決定之所以珍貴,因為一直以來,在實際的醫療案例中,“家屬不簽字,醫院不手術”是一些醫生實行的“潛規則”。雖然初衷是為了保障患者及家屬的知情權、決定權,但在分秒必爭的搶救中,“家屬簽字”常常成為“阻礙”。在家屬來不及或不願簽字的情況下,醫生往往陷入兩難,不救吧,總不能眼睜睜看著生命逝去;救吧,可能面臨家屬“跑單、扯皮、打官司”的風險。2007年發生的“丈夫拒不簽字,產婦一屍兩命”的李麗雲事件,就是令人心痛的例證。而就在1月4日,遼寧錦州市中心醫院搶救了一名腦梗塞的老人,患者清醒後竟反問醫生“搶救我幹啥”,如此責問更讓人寒心。

  面對複雜情況,醫生同樣有後顧之憂,但醫生的一點猶豫都可能會影響診療效果。所以,知道分量、做出決斷跟磨煉本領同樣重要。王軍不僅是拋棄了私心,秉承了“生命至上”的原則,也體現了醫術的專業和自信。

  為了鼓勵醫生們勇於負責,制度改革和法律規範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09年出台的《侵權責任法》第56條規定,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准,可以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2017年底,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又將規定進一步細化。法律支持是一方面,醫生同樣需要患者及家屬的信任,以及來自社會的普遍支持。

  其實,并不僅僅是醫生,在信任亟待修複,人人獨善其身的現代社會中,那些敢於擔責的人們,都讓人覺得了不起。宏大如國家需要時挺身而出,災難當前臨危不懼,維護公衆利益不計得失;微小如在路上扶起摔倒的老人,事故後留下聯系方式積極處理,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到底等,都是敢於直面現實,用“負責”二字為人生作答,這樣閃光的責任感往往與奇跡、機遇、友誼等美好事物,相隨相伴。

  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如果我們希望能有更多這樣有擔當的好人,就應該營造與之相適的社會環境,善待敢於擔責的好人,為良知正義“打call”。大多數人有良心,有原則,都向往美好,就讓好人有好報,把燈光背在背上,讓影子投在身前。(來源: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評論員:屈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